这些中医技术,国家要求基层医疗100%覆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是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针灸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针灸学在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中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3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医药条例》对促进、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为中医药法的出台夯实了基础。 《中医药法》曾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并广泛立 法调研活动,标志着中医药立法纳入国家立法日程。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努力下,《中医药法(草案)》 2011 年底报至国务院法制部 门。 201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医药法》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一类项目。自2012年—2014年,制定中医药法一直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规划,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2014年两会,张德江委员长在作全国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将制定中医药法”,引发强烈反响。 2014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开始就《中医药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 》正式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全力促进中医药法治体系建 设”成为2015年中医药重点工作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将围绕推进 中医药法立法进程,提出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框架,推动中医药法律制度体系 建设。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迈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代。此前,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发展中医药的合力更加强劲。
除了《中医药法》的颁布外,更能刺激中医药在基层推广的政策,就是中医药疗法纳入医保的情况了。
2013年前,推拿和针灸等项目仅在部分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医院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随着医疗改革逐步深化,2016年10月1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该文件要求100%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六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70%以上的 村卫生室能提供四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分类如下:
1.针刺类技术:毫针技术、头针技术、耳针技术、腹针技术、眼针技术、手针技术、腕踝 针技术、三棱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梅花针)技术、芒针技术、鍉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埋线技术、平衡针技术、醒脑开窍技术、靳三针技术、浮针技术、贺氏三通技术、电针技术、针刺麻醉技术、鼻针技术、口唇针技术、子午流注技术、灵龟八法技术、飞腾八法技术。
2.灸类技术: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三伏天灸技术、天灸技术、温针灸 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
3.刮痧类技术:刮痧技术、撮痧技术、放痧技术。
4.拔罐类技术: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药罐技术、针罐技术、刺络拔罐技术、刮 痧拔罐技术。
5.中医微创类技术:针刀技术、带刃针技术、水针刀技术、钩针技术、刃针技术、长圆针技 术、拔针技术、铍针技术。
6.推拿类技术:皮部经筋推拿技术、脏腑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调整推拿 技术、经穴推拿技术、导引技术、小儿推拿技术、器物辅助推拿技术、耳鼻 喉擒拿技术、膏摩技术。
7.敷熨熏浴类技术: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敷技术、中药 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淋洗技术。
8.骨伤类技术:理筋技术、脱位整复技术、骨折整复技术、夹板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 术、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索引技术、练功康复技术
9.肛肠类技术:挂线技术、枯痔技术、痔结扎技术、中药灌肠技术、注射固脱技术。
10.其他类技术:砭石治疗技术、蜂针治疗技术、中药点蚀技术、经穴电疗技术、经穴超 声治疗技术、经穴磁疗技术、经穴光疗技术、揉抓排乳技术、火针洞式引 流技术、脐疗技术、药线(捻)引流技术、烙法技术、啄法技术、割法技术。
那些针灸领域苦思冥想要提高临床水平的同志们,国家都替你总结好了,对着上面的内容,学起来吧!
本文摘自《世界针灸政策与立法通览》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世界针灸政策与立法通览》,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按地理位置分别论述了针灸在各国的发展现状及立法管理现状,全面系统整理了世界50余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的立法与管理现状,特别是对承认中医针灸合法地位,已经逐渐被纳入国际主流医疗体系的国家和地区做了重点分析。同时本书还对教育与培训、临床适应证、临床科研、各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学会和相关机构对外交流情况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国际针灸医疗、科研文化、教育、管理政策法规、学术组织、学术期刊、学术地位以及理论体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概要总结了当今国际针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
刘保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常务副院长,兼任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曾发表多篇论文,如《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信息网络化建设》《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数字中医药与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针灸治疗胃脘痛脾胃阳气虚证临床研究》《中医药学现代个体诊疗体系建立的构想与研究》;出版多部著作,如主编《火针》《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华针灸大成》,参编《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战略》。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世界针灸政策与立法通览》,主编:刘保延。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首部研究世界针灸立法的书,出版了!
● 读《伤寒论》之前,建议好好看看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