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并不见得是危急重症

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并不见得是危急重症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证,在既往中医课本及笔者临床印象中仅见于阴阳之邪独盛,逼阴阳外越之危急重症。但本例患者所述之畏寒怕风、背心发冷之寒相,实为湿热内蕴日久,壮火食气,耗散体内真气及阴津所致,病家生命体征正常,看来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证非见于中医临床之急危重症。
案 杜某,女性,20岁。
2013年4月9日初诊。
患者诉畏寒怕风,背心发冷2年,易外感,夜卧时明显。伴见乏力气短,困倦嗜卧,口干苦,咽中有痰,腹胀肠鸣,大便成形,偏干,舌红,苔花剥,脉弦滑,沉取无力。

辨证:湿热内蕴,宗气耗散,津液亏耗,气阴两伤。
治法:清热化湿,益气养阴。
方药:玉屏风散、四君子汤合益胃汤加减。

南沙参30g,太子参30g,乌梅10g,防风6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30g,炙甘草6g,麦冬20g,天冬20g,玉竹20g,石斛10g,黄芩15g,黄连6g,玄参20g,苦参20g,诃子20g,白鲜皮30g,半枝莲15g,火麻仁30g,莱菔子3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宗气者“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卫气者“慓疾滑利,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为卫外之藩篱。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该病例为青春女性,本不应气衰,但其长期喜食辛辣厚味,致湿热内蕴体内,湿热久蕴,耗气伤津,故见乏力困倦、畏寒怕冷等症。
何以别脏器虚寒之阳虚内寒症?其口干苦、舌质红、苔花剥为内热炽盛之明证。
老师勘透病机,初诊即予玉屏风散和四君子汤合用益气固卫,并予黄芩、黄连、半枝莲、苦参等清热化湿,天冬、麦冬、玄参等养阴。

本文来源《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更多精彩文章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点击可直接购买

作者介绍

重庆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跟随曾定伦老师临床以来,将老师经典医案、学术经验总结,文章在多个国家级中医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受《中国中医药报》“学术与临床”版邀请开辟专栏介绍曾定伦老师临床经验,影响广泛,深受好评。

内容介绍

该书对曾定伦数十年诊治内科杂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对老师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扩大中医辨治思维,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参考资料:《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耳聋耳鸣要吃药,不能只靠大声叫

● 《伤寒论》中的胃,到底指的是什么?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