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也要分清虚实,藿香正气不是万能药
:炎炎酷暑已经告一段落,今年夏天,有很多患者因中暑困扰过,很多家庭都将藿香正气水作为中暑的“神药”,很多大夫在临床上也这样开方处理。其实,中暑也应分虚实,有夜间多言呓语的症状,更应该分辨虚实。来看看叶天士在《叶氏医案存真》中是怎么辨证论治的。
〔原文〕脉濡数,中暑。暑为阳邪,昼属阳分,故张其势而烦渴;夜静属阴,邪逼于内,则多言呓语。皆由体虚邪盛致此。经谓暑伤气,原属虚证,未敢以凝寒苦清,侵伐元气。
丝瓜叶3片 金石斛6g 白知母12g 飞滑石12g
水煎滤清,俟冷,冲入西瓜汁一大茶杯。
〔疏注〕暑为热病,必伤人之元气,且暑中必夹湿。今脉濡数者,则不仅湿滞气虚,且热已伤阴。昼日烦躁者,因昼日阳邪更甚,气阴亏损之故。
夜则多言呓语者,因夜静则暑热内扰,故神明无以自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即是此意。
《素问刺热论》说:“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本案原文谓“暑伤气”,亦即此意。夫伤暑轻证犹属气虚,况中暑乎?所以叶氏于此体虚邪盛之证,未敢以凝寒苦清、侵伐元气者,乃遵《内经》之旨也。
〔按语〕原文“轻谓”二字,廖本作“经谓”,可从。
〔方解〕此乃手太阴、少阴经之药。丝瓜叶甘平以清暑;金石斛甘淡以强阴;滑石甘淡而寒,利湿消暑;知母微辛而苦,降火滋阴。冲入西瓜汁者,因西瓜汁甘凉无毒,凉心解暑,生津止渴也。火降湿去,渴止阴生,而多言呓语之症庶几可愈。
附:验案一例
彭某男,18岁,成都市第五中学学生。1981年7月27日初诊。
家属代诉:头身发热已三天多。三天前,突然头身发热,心烦,口渴饮冷,量多,自汗,微咳,吐黄稠痰,舌苔白黄欠津,质红,脉洪数,小便黄,大便正常,腋下体温39℃。此系伤暑,以致阴津亏损所致,治宜清暑利湿养阴之法,宗叶氏本案方药加味。
丝瓜叶6片 金石斛15g 白知母10g 滑石10g 西瓜汁2大茶杯 生甘草3g 芦根20g 三剂
俟后探访病人,据其母代诉:病人自服前方以后,已不发热心烦与汗出,咳止,唯现口微渴,嘱病人常服西瓜,现在口已不渴,各症均愈。
〔按语〕本例正当暑天,一身发热、自汗、口渴心烦、脉洪数乃伤暑以后内外俱热之象,咳吐黄色稠痰、舌苔黄白欠津乃暑热伤阴之征。用叶氏前方以清暑利湿滋阴,再加入芦根、生甘草者。因见本例一身内外皆热、脉洪数,正当邪气亢盛,损及阴津之候,故再加入芦根清热生津,加生甘草泻火而保元气,则清暑之力更强。此方既效,故不必用白虎汤矣。
——本文摘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叶氏医案存真》乃叶天士家传验案,
其辨证之精,用方之巧,
较《临证指南医案》尤多神奇之处,
可谓医案中之精华。
彭老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
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
名家简介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描可直接下单)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小编微信:,欢迎投稿。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五运六气,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
“顽固不化"的口腔黏膜疾病,老中医有绝招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