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丨藏起一些“私意”
转自:中医唐文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DQyNzI4OA==&mid=2247484142&idx=1&sn=d4d1a8054f4925e8da0d9941e577dd79
明天就是冬至了,这几天,脑海中总浮现这几个字: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每想起,心头都会泛起一丝温暖和愉悦……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完整的是: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翻开《素问今释》里任应秋的注解:
这三句都是“无扰乎阳”一句的形容词,即是说阳气伏藏起来,不要暴露于外。这阳气是很可贵的,应该把它看做是自己的私意和自己所有的东西一般,不要随便扰动它。
这个解释没问题,却显得有些枯燥。
看到这样的解释,很多人可能会想:
怎么把阳气伏藏起来呢?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艾灸?
灸什么穴位好?
吃羊肉?……
这些方法都是可取的,可一不小心,志,又在外了。
何谈“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简单八个字,把这个时节,我们该有的心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就比如一个美好的人或事物,我们心仪已久,或者说得到了、实现了,我们会发自内心的想去珍惜她,呵护她。
而这种愉悦,我们是不会欣喜若狂,也不会拿出来大肆宣扬,而是把它安放在内心最深处。
这,也许是我们对“志”最好的态度。
前几天看到一个中医同仁的微博,大致内容是:
据尹湾汉墓简牍记载,汉代人口寿命比今天还高,之所以百年前人均寿命低,是因为战乱,人均寿命提高不是因为科学和工业化,而是因为和平。
深以为然!
战乱,与之俱来的是饥荒、是瘟疫、是家庭的动乱。
即使不被战死、病死,终日生活在恐惧和惊慌中,心何以安,志何以匿,寿命又怎么可能长呢?
想想,真的是,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冬至了,铺天盖地的养生文章席卷而来。
好也罢,歹也罢,正面作用在于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强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气意识。
而我更愿意,一如既往该干嘛干嘛,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不过,我会存起一些“私意”,把“志”安放在一个人隐匿的地方,再睡个安稳觉。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往期文章
己亥年冬月感冒:今冬感冒不易好,正确护理很关键!
受凉感冒:大部分的着凉感冒,有这盒就够了!
发热感冒:冬季感冒,它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中成药!受凉感冒&发热感冒对比:冬季小儿感冒反反复复,看中医如何见招拆招!
受凉后及时处理,预防感冒:感冒,鼻塞,流鼻涕,有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