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一门深入,才能万法皆空
师承其实是用来入门和打基础的。
既然是入门,就得一门深入。有人说,不是要“勤求博采、兼容并包”么?确实是。你得先一门深入,打好基础,才有能力兼容并包,不然人家蒙你你也不知道,人家说了一半你就听了一半,剩下一半再去瞎想。所以,初学者最怕到处寻访名师,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有人甚至觉得只要跟某个名师合了个影,就很了不起了。
就像练书法,有人问,到底是从颜体开始练、还是从柳体、欧体、二王呢?其实,练谁的都行,哪怕你练小篆、练甲骨文,只要练熟一种体,以后再练其他家,都会上手很快。就怕你练几天颜体,又练几天二王,三心二意,最后你练什么都是四不像。因为功夫没上去。学医、学武,凡是中国传统技艺,都是这样的。
我跟赵恩龙老先生练过吊膀子,也就是甩胳膊,是一个基本功。即使练这个,都必须在院子里练,不能让别人看到。为什么呢?他说怕人家偷学。为什么怕人家偷学?是自私吗?不是,偷学者往往是别的门派刚入门的弟子,因为不专心、好奇,想看看别家怎么练,这样一来,人家就分心了,什么都练不成了。咱这是为人家着想。另一方面,还怕外人非议,你这里练甩胳膊是基本功,可能人家是练另外一套,有些弟子就会来非议你:“练了两三年就光甩胳膊,以后出去只有挨打的份儿啊。”冷嘲热讽,门派之争于是起来了。
其实门派之争只存在于那些层次较低的弟子之间,或那些层次较低的门派之间。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有人争论,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到底是伤寒派好还是温病派好。这些人都是处在刚入门还没入门的状态,而且思想境界还不怎么高,你跟这些人争论干什么呢?流于这种争论,肯定学不好。
好比打仗,真正打起仗来是没有套路的,都是靠你力气的大小,靠你的灵活度,这些都是内功。当然你可能有一定的风格或招数,但是这个不是主要的。真正看起病来也是如此。比如,说你遇到一个昏迷的病人,一派热象,肯定要用安宫牛黄丸呐,你能因为安宫牛黄丸是温病派的方子,你家祖师爷的著作中没有,就不用么?只要有疗效,能让病人醒过来就可以了嘛。
所以说,风格和招数只是表面的东西,关键还是在内功。你去争论到底哪种招数好,而忽视了练真功夫,那就舍本逐末了。
——唐略《中医入门方法论》讲座整理稿
===特别提示===
▶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清艾轩•本草有情健康生活馆:http://bcyq.taobao.com 这是我们的中医文化生活用品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