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路志正国医大师的忠心、匠心和爱心——读《路志正医学丛书》有感
《路志正医学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面世了,国医大师的众多学生、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庆贺。
丛书分为《包钢医院日记》《中医基础讲稿与临证运用》《路志正医论集》《路志正中医药建言献策》《路志正医案医话》《路志正海外诊疗集》《路志正风湿病学》《路志正中医心病学》《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读书序评随笔》等十集,记录了98岁大师的峥嵘岁月,浓缩了老中医的滚烫心血,编织了中医大家的从医锦囊,总结了百岁老人的高尚情操。
路志正大师一生报国的赤子情、为医的菩萨心、做人的潇洒态、从事的勤奋劲都历历在目、活龙活现地飘洒其间,令人肃然起敬、让人惊叹不已、使人精神振奋、催人扬鞭奋发。
一诺千金,对事业充满忠心
鲁迅先生说过:“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都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名人和名言》)
路志正大师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崇敬,首要的是他对事业的执著和忠心,这也是从头至尾贯穿于《路志正医学丛书》中的中心语与关键词。
为事业献身是路老的誓言,从19岁步入中医的大门开始,他就把自己的一生与人民的业紧紧捆绑在一起了:当学徒,他甘苦视为等闲事,鸡声灯影觅新知,很快掌握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并在实践中磨练;当官员,他心系群众大健康,踏破铁鞋视民情,详细了解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对策;流行性乙脑、血吸虫病、非典型性肺炎等突发疾病、重大疾病面前,他冒险赶赴第一线,敢于承担敢作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总结出对人们有启迪的经验和教训;支边医疗到包钢,他废寝忘食为患者,奋不顾身解危难,为大面积烧伤病人送医送药,并创造出中西医合作的新颖疗法。
回归本行当专家,他埋头钻研医中事,挥毫写下万千言,建专科、编教材、带学生、搞科研,数十年如一日奔波在医教研第一线、现身于求医求救的病人间。出国访问,他浩然正气颂国医,精湛医术亮海外,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国外,把中医药成果推广到世界。
路老的一生是属于中医事业的,他为这个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为事业献言,是他不尽的心结,中医向何处去、中医的路如何走、中医的学术怎样才能得以真正延续、中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处理中西医学的关系等都是时刻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在中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他都要发声,通过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平台和作为中央保健专家的便利,他把中医药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上去;通过自身的影响,多次联合中医界部分知名专家联名上书中央,他把中医药界的呼声传递出去。
路老认为,提意见不是诉苦请、发牢骚,而是要采取对事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向上级把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为政府决策当一名合格的参谋。他的建言中,包含着他在调查研究之后和身体力行之中得出的真实想法,譬犹对建立和完善专门中医管理机构的呼吁、对加强中医优势和体现中医特色的设想、对处理中医继承与创新关系的意见、对多渠道培养中医人才的看法、对挖掘和整理民间医疗技术的建议等,都有他自己的见解。
这些内容,最多的是见于《路志正中医药建言献策》一书中的。中医的事是国家的事,更是中医人自己的大事,每个人都必须高度自觉、积极向上。路志正教授对党、对政府、对社会、对中医药事业一诺千金,用忠心谱写了人生的历史。“为中医药事业再尽绵薄之力”,他一生都围绕这个“再”字而呕心沥血。
一意进取,对学术彰显匠心
明代学者刘纯说过:“学必本于经,病必明于论,治必究于方,而能变通而无滞,斯能尽夫立医之意矣。”(《医经小学序》)路志正教授的成名之路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本于经”,是路老做学问的纲领。
他认为,“自学能力和读书习惯,是成为中医高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手段。”他一生读过的书很多,史学的、哲学的、文学的、农学的等都有涉猎,中医的书自然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脾胃论》等重要经典他读了无数遍。这些书,让他找到了中医学的原本、融会了中医学的精华、掌握了中医学的技巧、成就了中医人的风骨、练就了治病求人的本领。
在《中医基础讲稿与临证应用》中,他的这一思想表述得非常明确。“明于论”,是路老做学问的要素。他认为,理不明则法不通,好中医最突出的特点在明做人之理、为医之理、待患之理,用圣人之理熏陶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一思想,让他成为把社会看透的人、把中医看透的人、把疾病看透的人、把病人看透的人,因而成为人们崇拜的明医、名医。
在《路志正医论集》中,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集中的展现。“究于方”,是路老做学问的抓手。他认为,医生不能正确地掌握理法方药的奥妙、不能熟练地应用辨证施治的技巧、不能从实践中悟出心得,是不称职的,更不可能成为“上工”。他经历了从方药的苦涩味到芳香美的尝试和历练,完成了从医学苦海到医学殿堂的穿越,最终成为娴熟应用中医理论的行家里手。
他的这一思想,在《路志正医案医话》中可见一隅。“能变通而无滞”,是路老做学问中最显著的特点。他认为“内科与专科是博与约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展,既要具备大内科的扎实基础,也需要有攻克专科的水平,这样在临床上才能游刃有余”(《路志正医学丛书朱良春序》)。
在内科领域,他把功夫下在心病上;在内科之外,他把功夫下在风湿病上、妇产科疾病上。《路志正中医心病学》,介绍了心悸、心瘅、心水、心痹、脉痹等心病理论和路老治疗真心痛、肝心痛、脾心痛、胃心痛、肺心痛、胆心痛、肾心痛的经验;《路志正风湿病学》,通过“论、治、防”3篇,介绍了路老对对风湿病的独到认识、独特疗法和独门经验。
《路志正妇产科学术经验集》则是路老治疗妇产科疾患的秘宝,从大内科的视野总结了部分妇产科疾病的治疗规律。重视脾胃的基本思想,是路老一生从医经验的结晶,他总结出的“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通经脉,畅气机”成为他学术的理论核心。路志正教授一意进取,在学术理论、学术实践、学术研究、学术创新上彰显匠心,终于完成了大医的铸造。“做学问不进则退”,他的一生就是围绕着个“进”字奋斗不息的。
一生奉献,对友人倾注爱心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过:“心即理也……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为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传习录卷上》)他所说的,就是仁爱之心,就是以真爱之心对人:对父母、师长要爱得真切,对领袖、领导要爱得真实,对同事、学生要爱得真挚,对患者、民众要爱得真诚。
路志正教授正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奉献自我、大爱无垠,用关心、关爱、关怀、关照温暖着四周。他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师长,幼承家学,刻苦钻研,菽水承欢,送往事居,是方圆有名的“大孝子”。
他继承的不仅是父辈的高超医术,而且是祖上的朴实家风,也因此成就了他用爱心律己、以爱心传人的人格基础。
他尊重领导,支持领导的工作,派他下乡扶贫,他高高兴兴地应允;派他去疫区调研,他二话不说就出发;派他支援边疆,他一心一意献青春;派他奔赴前线,他大义凛然去迎战。
他是同志们心目中的“大能人”,凡是领导上分配给的事,他都干得成、干的好。在他的心中,工作没有轻重之分,只要肯用力气、动脑筋,努力去实践、去总结,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他尊重同行,无论是年长的、同辈份的,还是年轻的,只要是有机会共事的,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他虚心学习同道的长处,即便民间医生的一技之长他都会视若宝贝拿回去研究。他有一手好文笔、好书法,求他为著作作评、作序和题词、题签的人很多,只要要求不过分、工作又能够安排得开,他都不拒绝。他认为,求人不易,动动手就能成人之美的事,何乐而不为?这些事,可以从他的《读书序评随笔》和《路志正诗书墨迹选》中找到例证。
他是中医界有名的“大好人”,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说,与他能“共历杏林甘与苦,同为中医鼓与呼”是一种享受,足见他的人品。他十分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工作,甘为人梯,诲人不倦,对弟子关爱有加。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不怕累、不保守,坚持临床带教、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把对中医的爱通过一代代人传递下去。
他“尽管年事已高,仍然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视患如亲,对全国各地来的患者总是百问不厌、悉心诊治,对经济困难的患者给予特殊照顾”(《路志正医学丛书王国强序》)。
他经常对子弟们说:“千万不能看不起农民,他们是民族的根。向前推三辈,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他被称为“大众医生”,他是属于人民的!路志正大师一生奉献,在同事间、在弟子中、在患者里、在社会上倾注了全部爱心。“爱到真处始显情”,他的一生就是围绕着这个“真”字用脑用心。
《路志正医学丛书》,洋洋四百余万言,“充分反映了先生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博极医源的治学态度和热爱中医药事业的赤城情怀”(《路志正医学丛书朱良春序》),值得中医界,尤其是后学们学习和研究,我们要以楷模为镜鉴、大医为榜样、典范为力量武装自我、提高自我、推动自我,团结一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把老祖宗留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习近平《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路志正医学丛书》在京发售
各界领导、院士和国医大师们为新书首发揭幕丛书总主编、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讲话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左)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强同志(右)介绍《路志正医学丛书》2018年1月6日,《路志正医学丛书》新书首发式在京召开。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晁恩祥教授、薛伯寿教授、孙光荣教授、李佃贵教授,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屠志涛局长,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姜建明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河北中医学院高维娟校长,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编审及各界学者、路老弟子和媒体代表300余人共同见证了新书发布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中医药报、首都中医药、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本文为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科普作家温长路先生为《路志正医学丛书》( 总主编 路志正)撰写的书评,已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点击下方可了解该书详细内容或购买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