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中医概况和中医立法后的思考(一)
本刊特色
文章免费发表,200-400元稿酬
3-6个月内发表,300-600元稿酬
作者
简介
夏林军 教授,医学博士,中医主任医师。匈牙利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匈牙利首都医科大学(塞梅尔维斯大学)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理事,世界中联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四位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著名针灸专家张缙教授亲传弟子。早年先后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旅居匈牙利二十余年,一直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在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专业特长:针刺手法。
【】 匈牙利中医法案在2015年底已正式生效,成为欧洲第一个实施中医立法的国家。这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中医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本文描绘了匈牙利的中医全貌,记录了匈牙利的中医前进轨迹,分析了中医立法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探索了匈牙利中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并特别诠释了中医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当突出“中医特色”,防止“中医西医化”的重要观点。文章内容丰富,有理有据,对中医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国的立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正 文
文/夏林军 编辑:李海洋
来源:
2015年10月19日匈牙利中医法案正式生效,这是继2013年12月17日匈牙利国会通过中医立法后相关法案的具体落实,是匈牙利中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该法案的出台,为中医在匈牙利长远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使匈牙利成为欧洲第一个实施中医立法的国家。该法案对中医从业人员行医许可证的发放条件作出明确规定[1]:
(1)申请人需要向国家医疗注册培训中心递交至少有5年学历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文凭、至少有5年中医药专业从业经历,并掌握专业语言,才有资格向有关当局递交申请。
(2)学历证书需出示公证资料以证明申请人在其学校所学的课程及课时数,必要时该注册中心有权要求申请人面释所提交的资料。
(3)申请人需证明在祖籍国最后一个长期行医的工作单位没有被取消过行医资格,同时无刑事犯罪记录。
(4)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到期可以延期。但至少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有2/3的时间从事本行业的工作,才有资格申请延期。
(5)许可证规定了具体中医临床工作范围:针灸、推拿、点穴和导引疗法。
(6)许可证仅限于中医临床行医,不包含西医的行医许可。
(7)法令中详细规定行医地点的设施和卫生环境要求等。
该法案最大的亮点是承认中国高等中医院校学历,华人中医师或持有高等中医院校学历的当地从业者符合相关条件即可合法独立行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中医从业者、特别是华人中医师的“合法行医”问题。法案一公布,匈牙利中医界为之欢呼雀跃,欧洲各国中医同仁亦深受鼓舞(见图1)。兴奋之余人们难免会问,为何中医在东欧小国匈牙利能够率先突破法律门禁?笔者作为旅匈行医二十余年的中医业内人士,就此谈谈个人体会。分两个方面:(1)匈牙利中医发展状况回顾。(2)匈牙利中医立法后的几点思考。
图1 2015年10月匈牙利中医药界庆祝中医法案正式生效
1 匈牙利中医发展状况回顾
1.1 中医进入匈牙利
匈牙利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匈国医师去中国学习中医针灸。中国医师正式进入匈牙利要从1987年算起。历史应当记住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中国著名针灸专家、时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长张缙教授,另一位是匈牙利犹太裔医生艾瑞博士(Dr.Ery Ajndok)。1987年,两人分别作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和匈牙利匈中友协传统医学会的代表,共同在布达佩斯创办第一家以华人医师为主体的中医诊所和中医培训班,开启了中医进入匈牙利的大门。1991年,匈牙利对外经济贸易部正式批准黑龙江中医研究院与匈牙利匈中友协传统医学会共同成立匈牙利中医诊所,标志着中匈中医药领域合作的开始。当时诊所的患者爆满,要预约排队十余日才能就诊。为满足日益增多的患者需求,诊所里的中国医生陆续增至14名,还有匈牙利针灸医生若干名。中国医生除了诊治患者,还承担着培训匈牙利医生的工作。中医神奇的疗效从那时起开始在匈民众间传播,一批匈牙利针灸医生也是从那时起得到正规培训。这一切,为日后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打下基础[2]。
1.2 中医在匈牙利遇到法律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师进入匈牙利,匈政府开始加强对针灸行业的管理。1997年,匈牙利卫生部根据社会福利部颁发的第11/97号法令和政府第40/97号法令,允许传统中国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培训课程在大学中开设,但规定只有匈牙利医学本科毕业生或当地西医执业医师才可以报名学习,毕业后可从事针灸医疗工作。法律颁布以后,绝大部分中国医生因无法满足“匈牙利医学本科毕业”或“西医执业医师资格”条件而无法继续获得行医许可。一部分中国医师选择远走美国、加拿大等国,留下来的医师或是想办法考取自然疗法许可,或是转行另谋它业。中医在匈牙利的发展遇到了法律问题。
当时的法律规定,除针灸临床治疗必须要有当地西医医师资格外,其他中医项目如耳针、推拿、足疗、火罐、导引和气功等被归属替代疗法(自然疗法),由健康再教育考试委员会颁发从业许可证,该许可证不包括针灸在内(针灸和耳针在匈牙利分属不同体系)。部分华人医师通过考取自然疗法许可的途径,打法律的“擦边球”得以继续从事保健工作,但不能从事针灸治疗。
1.3 匈牙利中医药学会成立
2002年9月,以华人医师为主体的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依法注册成立,搭建了华人医师与匈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从此改变了之前华人医师“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局面。2003年夏天,在时任总理麦捷什访华前夕,发生两位华人中医师被匈牙利警方拘捕事件。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于福年会长籍此致信麦捷什总理,诉说中国医师面临的艰难处境,向总理争取恢复合法行医的权利。在麦捷什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匈牙利卫生部作为“特事特办”批准了13名华人中医师的行医许可。
图2 2006年5月首届中匈双边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匈牙利举行
匈牙利中医药学会成立后,在以于福年博士为会长的理事会领导下,以义诊活动、举办中匈双边医学学术研讨会(见图2)、中医教育等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学会的影响,团结了一大批当地中医药工作者。学会从最初的二十多人,逐步壮大至百余人,成为匈牙利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中医团体。匈牙利中医事业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
1.4 匈牙利中医教育、中医组织和中医从业人员
匈牙利的中医教育主要体现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医孔子学院暨补充医学学位教育、行业学会的中医科普教育、以及中医顶尖人才的传承教育等几方面。
2004年,根据中匈两国教育部1999年11月签署的互相承认学位证书和学历的协议,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4年创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匈牙利分校”,于福年会长出任中方校长。2009年匈牙利教育部批准该分校正式纳入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它不仅成为匈牙利第一所具有正式文凭的中医教育院校,而且设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起点之高在欧洲尚属首次。该校的全部中医课程由匈牙利中医药学会的5位中医博士承担。
2004年至今,匈牙利佩奇大学补充医学系和河北联合大学(现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共同举行了多次中匈医学学术论坛,两国医学专业人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和互访,共同学术研究和探讨,并完成了多项国际课题。在匈牙利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陈震穿针引线和多方积极努力下,2014年8月国家汉办批准在佩奇大学建立中医孔子学院。2015年3月27日,欧洲大陆第一所(全球第7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在匈牙利佩奇大学揭牌。
2012年10月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博士生导师、著名针灸专家张缙教授在匈牙利中医针灸高级人才传承授徒活动,11名中医药学会骨干医师有幸成为张缙教授门下亲传弟子。已经耄耋之年的张老,不顾年事已高,不远万里亲赴匈牙利为弟子们授课,传授他在针刺循经感传、针刺手法、针灸古典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宝贵临床经验。(见图3)
图3 2012年10月张缙教授赴布达佩斯授课
目前匈牙利中医药团体有:以华人医师为主体、匈牙利唯一世界中联会员单位、匈牙利医学会联合会唯一中医团体会员单位——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以西医针灸医师为主体的匈牙利针灸医师学会;前总理麦捷什担任主席的欧洲医疗卫生中国传统医学基金会;匈中友协传统医学健康基金会;以及华人医师近年注册的中欧中医药学会、匈牙利针灸推拿学会等。
从事中医教育的院校主要有两所,即具有正规5年制中医大学文凭的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匈牙利分校)和具有补充医学学位文凭的匈牙利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
匈牙利共有西医医生3.5万人,其中有4,000多名医生接受过中医针灸培训,目前临床上使用针灸疗法的匈牙利医生至少在1,000人以上,当地西医医师开办的针灸诊所约200余家。华人医师合法注册的中医诊所有20余家,从业人员数十人。除此之外,匈牙利还有数量众多的自然疗法诊所和大批从业人员。
1.5 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轨迹
2004年,匈牙利卫生部长科凯伊.米哈伊(K. mihaly)访问中国,时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佘靖会见了代表团。双方就中医药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2002—2004年,匈牙利国家药监局与三九医药集团进行药政法规研究,以及欧盟EMA法律与中国SFDA法律、GMP标准药品审批检验方法进行对比。
2004年,匈牙利中医药学会部分会员获聘成为匈牙利警察总局的保健医生。
2005年5月,在中国驻匈使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时任大使朱祖寿亲自协调下,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作为当地华人医师最具代表性的中医组织,成功加入了匈牙利医学会联合会(MOTESZ),正式被所在国纳入政府性学术团体,与当地西医团体并列在同一个平台,这在欧洲他国尚无先例。学会会长于福年先后当选为匈牙利医学会联合会理事以及匈卫生部替代疗法委员会13名执委之一。
2005年11月,时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等访问匈牙利。双方就中医药合作事宜进一步进行磋商。
2006年匈牙利中医药学会加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
2006年5月,由匈牙利中医药学会承办的首届中匈双边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匈牙利举行。该学术例会至今已举行了7届,由于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国内高校作为学术支持以及中医名家的参与,被业界公认为匈牙利最高水准的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历届参加该会议的匈牙利医师可获得专业培训积分。
图4 2011年5月第4届中匈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匈首都医科大学(塞梅尔维斯大学)举行
2006年9月,以匈牙利医学会联合会主席、科学院院士维采.拉斯洛博士(Dr.Vcsei Lszlo)为团长的匈牙利高级医学代表团实现首次访问中国。先后访问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总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单位。此次访问为深化双方医学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6年,匈牙利中医药学会秘书长陈震创办的东方国药集团公司,荣获欧盟发展委员会授予的“欧洲发展优秀成果奖”。
2007年,中匈科技合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尚勇副部长会见了匈方代表团,会上双方将中医药合作确立为双边合作的重点。
2007年末,为表彰匈牙利中医药学会对警察局警官们多年来在医疗保健方面所做的贡献,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会长于福年被匈牙利司法部授予“特殊突出贡献奖”。
2009年8月,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和副院长刘保延教授率中国中医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匈牙利,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活动。
2009年,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委员会第4届例会确立“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构型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是匈牙利罗兰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同时,委员会确立“栝楼根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栝楼根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是匈牙利佩奇大学和河北联合大学。
2012年7月,匈牙利中医药学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共同启动《制定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匈对照国际标准》合作工作,这是继中英对照、中法对照等第6项中医国际标准项目。2015年该项工作顺利完成,并在当年夏季扬州世界中联理事会上获得通过,不久即将出版发行。
2012年9月,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委员会第5届例会确立“利用基因表达技术筛选防治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项目,合作单位是匈牙利佩奇大学医学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012年10月,在匈牙利中医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一批致力于推动匈牙利中医事业发展的杰出人士受到表彰,被授予推广中医药文化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士包括:匈牙利前总理麦捷什彼得,中国驻匈前大使朱祖寿,匈牙利科学院院士、赛梅尔维斯医科大学前校长绍窦尼彼得,匈牙利医学会联合会前会长绍劳姆贝劳,赛梅尔维斯医科大学卫生科学院院长梅萨柔丝尤迪特,匈牙利首都卫生局前局长乔包卡洛里,匈牙利国家警察训练中心主任西蒙盖佐准将等。
图5 2012年10月中国驻匈使馆政务参赞陈小君为匈牙利前总理麦捷什颁发推广中医药文化突出贡献奖
2013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率团访问匈牙利,与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原卫生部)部长密克洛什苏克斯卡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两国在医疗卫生体制方面的政策交流,推动在匈牙利建立中医药中心。
2013年12月17日匈牙利国会通过中医立法。
2014年2月12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共同见证下,中国卫生部与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原卫生部)在北京签署《中医药领域合作意向书》。内容包括促进政策与管理信息共享、学术交流、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在匈牙利建立“中东欧中医医疗培训中心”等。
2014年10月,时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率团访问匈牙利。期间访问了首都医科大学(塞梅尔维斯大学),会见了匈前总理、欧洲中医药基金会主席麦捷什彼得,匈副国务秘书、内务部副部长贝塔克里斯蒂娜及政府医药卫生官员等,就世界中联与匈牙利在中医教育、医疗、科研以及中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务实性会谈并达成相关合作协议。
图6 2014年10月时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右1)访匈期间会见匈前总理、欧洲中医药基金会主席麦捷什(左2)
2014年10月,匈牙利中医药学会会长于福年被聘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中医名师带高徒”项目导师,成为世界中联首批命名的3位国际中医名师指导导师之一。
2015年9月18日,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原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医立法实施细则,至10月19日公示期满该法案正式生效。
1.6 “中国文化热”带动中医药发展
中匈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许多匈牙利人喜爱中国文化。2003年匈牙利时任总理麦捷什访华时提议建立中匈双语学校,2004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匈牙利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匈双语学校的协议。2004年9月学校正式招生,是目前匈牙利乃至欧洲唯一一所采用汉语和所在国语言授课的公立小学。
2003年匈牙利禅武文化中心成立,下设56个分校,现有当地学员8,000多人。培训项目除少林武术、传统功夫外,还有禅学理论、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八段锦、中医养生、茶道和书法等,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2006年,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中国文化热再次升温。由于学员不断增加,以致于国家汉办先后于2012、2013、2014年又批准成立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和佩奇大学中医孔子学院。不到千万人口的匈牙利,能有4所孔子学院,可见匈牙利人喜爱中国文化的程度。日益增长的“中国文化热”为中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
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匈牙利中医概况和中医立法后的思考(二)”
(本文图片提供:匈牙利中医药学会)
(收稿日期:2015-12-12)
文献来源:
夏林军.匈牙利中医概况和中医立法后的思考(一)[J].,2016,22(8):1-4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内容可以考虑详尽介绍当地中医药针灸的发展概况,尤其突出表达国内与当地中医药在相关政策、立法、临床诊疗、学科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差异。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凡是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稿件内容重点报道中医中药在肿瘤预防与治疗中的前沿进展。可包括中药单体或复方抗肿瘤的细胞、分子及免疫等作用机制研究,肿瘤的中医临床研究、诊疗经验、新技术、个案报道等等。
特色栏目可采用官方网站或邮箱投稿(其余栏目只接受官网在线投稿)
邮 箱:
简介
办公
投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