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参苓白术散看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
本刊特色栏目长期征稿。
祝各位端午节快乐
原标题:从参苓白术散初探培土生金理论
文/吕银娟,张智华,吴建红,陈好远,周安方‖来源:
前言
参苓白术散具健脾、渗湿、保肺之功效,以培土生金为理论基础,临床上广泛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系疾病及疑难杂症。本文就参苓白术散的方论及临床运用浅探培土生金理论,以达到病、人共治的目的,体现中西医结合的思想。
◆ ◆ ◆ ◆ ◆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所组成。全方温而不燥,补中有行,升降并用,药力平和,是一首补气健脾、渗湿止泻、兼可保肺之良方,是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现代医家辨证审因,谨守病机,对参苓白术散或予加减,或与它药合用,广泛应用于肺系疾病,且开辟新用,拓展了参苓白术散的治疗范围,赋予了本方新的生机,充实了培土生金理论的内涵。
参苓白术散的出处及方论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1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2斤)组成。使用时“上为细末。每服2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原文记载:“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1味,增行气和胃之力。
“
《医方集解》曰:“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然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药之上僭也。””
方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共为君药;山药补脾益肺,莲子肉健脾涩肠,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均可资健脾止泻之力,共为臣药;山药除补脾气外,还可固涩脾津,滋养脾阴;茯苓、扁豆、薏苡仁在补脾气的同时,渗湿、化湿、通调水道,因脾虚生湿,湿邪转而又困脾气,祛湿以健脾。如此配伍,温而不燥,补中有行,祛湿不伤阴;佐以砂仁芳香醒脾,行气和胃,化湿止泻;桔梗宣利肺气,一者配砂仁调畅气机,二者开提肺气,通调水道,三者以其为舟楫之药,载药上行,使全方兼有肺脾双补之功。土为金之母,配伍桔梗,可以更好地使脾所运化之水谷精气上归于肺而培土生金,肺气健旺,就可升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于祛湿而健脾。炙甘草、大枣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而为佐使[1-2]。“
《医方考》曰:“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是故,参苓白术散实为健脾祛湿而建,因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故方中用药有升有降,使气得升降而和。脾胃居中属土,若地,肺金为华盖,在上若天,升降相和,犹如天地之气息息相通,脾得运转矣。然既得地气上通于肺,肺自得养矣。因此,是方又可保肺,对于脾虚所致肺之不足且兼痰湿者尤为适宜。土为金之母,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亦虚弱,治疗上亦需培土生金,健脾补肺,故本方又常用于呼吸系统疑难慢性疾病[3]。
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系疾病源于培土生金理论
培土生金[4],即补脾益肺,是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培补脾土的方法,使脾的功能强健,恢复正常,以治疗肺脏亏虚的方法。临床多用于治疗肺虚脾弱之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稀溏、四肢无力,甚至浮肿及舌质淡苔白、脉濡细弱等症。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关联。肺脾两脏经脉同属太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素问》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因此,肺、脾两脏在气血阴阳的盛衰消长变化过程中同步亦趋。脾气虚弱,运化无权,生化乏源,肺气随之衰少;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气亦虚;脾虚运湿无力,肺虚清肃无能,则脾生之痰上贮于肺,出现一系列肺脾气虚或者本虚夹实之证。治疗上遵循“虚则补其母”的法则,应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正如《石室秘录》曰:“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
《医宗必读》亦曰:“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
参苓白术散在培土生金理论指导下广泛应用于肺系慢性疾病及疑难杂证,而且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谨守病机,探索新用,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培土生金理论,也为广大疑难病患者带来福音。
参苓白术散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参苓白术散可用于脾气不足,土不生金所致的肺气不足之咳嗽,尤其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化痰成饮,上犯于肺所致之痰饮咳嗽病证。对于久咳肺虚,损及于脾所出现的肺脾同病,参苓白术散亦可加减而治之,盖“损其肺者益其气”,而土为金之母。临床上,参苓白术散广泛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肺系疾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疗效显著。
如王福民[5]用参苓白术散联合丙种免疫球蛋白合抗生素治疗迁延性肺炎85例,与单纯抗生素治疗的75例做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认为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疗效显著。
董世忠等[6]用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24例,与西药治疗的做对照,10 d为1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及预防复发。
王海燕[7]用参苓白术散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属肺脾气虚证的患者,观察其对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0例患者作对照,疗程2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参苓白术散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
参苓白术散广泛应用于慢性肺系疾病,在发作期和西医常规治疗合用,既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又可以培土生金治疗肺气虚弱之本,标本兼顾,达到病、人共治的目的,体现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在缓解期针对久病肺虚之本,培土生金,增加患者抵抗力,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符合中医标本缓急的治疗法则,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也有学者[8]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将参苓白术散创新运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培土生金,以补脾益肺扶正为主,辅以攻邪治疗,符合治人胜于治病及留人治病的理论,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8-169
[2]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0-273
[3] 姚木铭.参苓白术散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11,42(2):338-339
[4] 杨丽.“培土生金”法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 17(10):1074-1075
[5] 王福民.丙种免疫球蛋白联合参苓白术散辅治迁延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7):69
[6] 董世忠,周凤展,申艺冬.参苓白术散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2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959
[7] 王海燕.参苓白术散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14-16
[8] 丁军利.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05,25(1):42-44
(收稿日期:2012-12-12)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吕银娟,张智华,吴建红,陈好远,周安方.从参苓白术散初探培土生金理论[J].,2013,19(3):4-5.
,
,
。
凡是被本栏目采录的稿件一律免费发表,并支付200-400元稿酬。稿件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可自选主题,建议图文并茂。
凡是被肿瘤专题栏目采录的稿件,属国家级课题者给予600元的稿酬,省级课题300元稿酬,将在3-6个月内发表(上述措施综述文章例外)。
简介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