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人必读——你知道什么是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吗?
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自“药店人”微信(yaodianren520)
“
不知身为药店人的你,是否见过这样的病例:顾客感到肠胃不适,做了一系列检查都没发现异常,药吃了不少,却还是反反复复。长此以往,除了随身备些用得上的药物,只能将其划在“老毛病”的范畴里,任其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其实,这很可能是“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惹的祸。
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
所谓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就是指有消化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并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或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症状的一组胃肠道疾病。
简而言之,这一类疾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有消化系统症状,其二则是未发现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其实,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类常见疾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8%-45%,占整个消化专科门诊的30%-40%。虽然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在目前还未完全明了,但医学界认为,脑-肠轴失调可能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从概念来介绍或许不够直观,接下来我们以其中的几类常见疾病作为例子,帮助大家认识功能性胃肠病,并了解其用药方案。
药店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功能性胃肠病。常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临床上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两个亚型,即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灼烧感,而餐后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或早饱,二者症状可能有所重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疾病,在发现相关症状之后,一定要严格排查器质性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防因症状相似造成误诊。
用药思路:
四磨汤口服液+莫沙必利/雷尼替丁
应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四磨汤口服液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是肠胃动力中药,能够很好地调节植物神经及中枢神经功能,促进内源性胃动素的释放,进而促进胃肠道运动,提高消化能力。当患者腹胀早饱症状较明显时可加用莫沙必利强化胃肠动力,而面对上腹胀痛灼热的情况,可以联合雷尼替丁缓解上腹部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同样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部不适伴大便次数、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期间腹痛多于排便后得到缓解。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往往相对复杂,如胃肠道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肠道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出现。
肠易激综合征的特征之一就是大便次数的改变,基于这个特征,可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而用药思路也相应有所区别。
用药思路:
四磨汤口服液+肠炎宁+匹维溴铵片(腹泻型)
四磨汤口服液+匹维溴铵片+莫沙必利(便秘型)
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复杂,因此其发作方式及发作间隔也较不稳定。因此应以调节肠道运动和减轻症状影响为主要思路。四磨汤口服液作为胃肠道运动双向调节剂,对于腹泻和便秘均可起到良好调节作用,帮助消化道恢复正常运动节律,整体改善胃肠功能,尤其对腹泻便秘交替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痛,可搭配匹维溴铵片使用,能够减轻发作期间的疼痛和肠道不适。若腹泻症状较重,还可加用肠炎宁或蒙脱石散,加强止泻作用。
肠胃良药四磨汤
在上述两类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思路中,四磨汤口服液在其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它是否真的如前文所说的这么有效呢?答案是肯定的。
四磨汤口服液组方出自明代医籍《痘疹金镜录》,以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四味药材,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具有良好的顺气降逆、消积止痛效果,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十年前的今天,即2009年7月4日,湖南省首个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的中药领域课题“四磨汤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的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在益阳市举行启动仪式。
该研究的,标志着四磨汤这一古方朝着现代化临床应用迈出坚实的一步。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一方面从药材化学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研究,到入血成分、有效成分的拟定和分离,并依据这些指标制定了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则在诸多临床应用中总结规律、印证疗效,截至2016年,关于四磨汤口服液临床应用的文献据统计已有600余篇。
目前,四磨汤口服液已被认定为优秀的复合型肠胃动力类中药,得到了多个中医诊疗共识的认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腹胀、术后肠麻痹、小儿胃食管反流、新生儿黄疸等多个学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着独特的价值。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