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培养未来的优等生 从现在开始 [赠课]
转自:父母堂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0MzMwMA==&mid=2657116855&idx=1&sn=89d29bffa75c05a0c25aec68c9321381
点击上方“”阅读更多
就在最近,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放出了录取名单,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共有81位高三学生收到了来自8所的藤校录取通知书……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那些从不会让你失望的“别人家的娃”?
这些在考试的“马拉松”赛场跑到最后的牛蛙,几乎没有一位是靠鸡血父母走到这一步的,真正致胜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孩子本身的“内驱力”!2017年,哈佛大学曾给出了 “20个快乐学习法则”。其中位列前三的是:do what you love(学你所爱)。这句话告诉家长一个道理: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才是学习的关键。
而什么是"内驱力"呢?我来为你打个通俗的比方,"内驱力"就好比是一辆跑车的引擎,只有它转动发力了,车才会跑起来;如果引擎坏了或功率不够强大,那么车要不是废了,就是起跑速度不够,或长期的耐力不达标。
趁清明假期,我约了小儿子一起吃午餐。席间,我问他:“刚进小学时,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最轻松的又是什么?”
“最怕的是与陌生的老师去说话。最轻松的是听老师讲课,觉得他们很有趣。”他不假思索回答道。
“可这两件事听起来很矛盾,你怎么把它们说到一起去了?”我问。
他认真地解释起来:“小朋友天生都怕生,尤其怕与不认识的大人说话。但小时候,每天晚上外婆都会讲故事给我们听,而且家里来了客人,你和爸爸都会要求我们与大人一起吃饭、聊天和讨论。”
“我已经习惯把听到的、哪怕是陌生的事,变成要去理解的信息来接受。所以,等到上小学时,虽然我还是有点怕和陌生老师说话,但却会很注意地去听他们讲课,就算有听不懂的地方,也觉得有趣,就跟听外婆讲故事一样。”
▴
“逼他学”和“他想学”,效果简直天差地别。
别人家的娃,不会让你失望的原因
就在于 “内驱力”
小儿子今年14岁(读初三),他口中那个羞涩的自己,已被高中部特例吸收为辩论队的主辩手了。他的一番话,也把我带回到了他的小时候。
我分明记得,自己帮小儿子背过英语单词、默写过汉字、也做了不少数学题,可现在的他在面对学习时,倒只记得外婆讲的故事和从自己不懂的事情里去找乐子。
正是这个通过聆听而产生的渴望理解(听懂)的“内驱力”,帮助他轻松地度过了刚入学时的焦虑期。
1
学习,靠自己还是靠父母
答案就在「内驱力」
其实,在一个孩子十几年的学业期,无论是处于幼升小、小升中,还是准备高考的阶段,都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
▴学习热情指数有多高?
▴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助力学习的各项能力具备了多少?
我之所以会列出以上三个问题,是因为6年前,当大儿子考上美国首屈一指的寄宿高中时,我正是做对了这三件事:NO.1 学习热情UP指数
在申请高中之前,我带老大走访了很多学校。他认定其中一所就是他的Dream School。于是,回来后他不吃不喝地积极备考小SAT,结果拿到了Perfect Score。
这里我所做的就是“煽风点火”,让他的“内驱力” 热情指数迅速提升,在短期内自觉地把学习“硬指标”拼上去。NO.2 学习习惯和能力
决定申请什么学校后,我特地为大儿子找来了十多篇报考名校需要写的个人陈述的范文作为参考。
在阅读这些感人的好文章后,他开始明白,原来每个优秀的学生身上都具备着良好的习惯、能力和品格。因此,他也开始内省,总结自己的能力优势、习惯劣势。他把对自己14年来的成长认识真实而有趣地写进了个人陈述里。
因此,对我而言,孩子报考高中的最大收获,不是小SAT的满分成绩,而是让他真正认识到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是一个值得自己长期去拼的“软实力”。其实,这就形成了更深层的一种“内驱力”,教育心理学把它称作“自我提高内驱力”。NO.3 内驱力是场持久战
最后,我带他见了一位从该校毕业的老校友,去听听别人的成长故事,看看牛人遇到过的坎坷。
这会帮助他正确理解一个优秀的人与分数和好学校的关系,这就是持久保持“内驱力” 的关键要素——“抗挫能力”。
你看,我没有大吼大叫,也没有用“重金”奖励贿赂孩子,而是让孩子主导学习,为自己的择校目标奋斗。
说到这里,千万别以为我就这么风轻云淡地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孩子。只不过我的路径宽一点,不单纯聚焦成绩“硬指标”,而是“软、硬实力” 一起拼,同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分工”明确。因此总结就是:
孩子拼短期(硬)父母拼长期(软)
2
「鸡」孩子的功课有用吗
及早呼醒「内驱力」,学习才会有后劲
“硬指标” 的成绩靠孩子自己去拼,父母无法强逼或代劳;“软实力”的习惯和能力靠父母“前置式培养”,也就是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习惯、能力和品格,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
小学几年,作业相对简单,只要家长花时间“鸡”一下,多半孩子都能有不错的成绩。这时,即便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无序”的学习习惯,但暂时“还不错的成绩”会把一切学习问题掩盖住,让家长和孩子还能勉强应对。
可很快童年过去了,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女孩子有了生理期,男孩子开始变声。于是你发现,开始叛逆的孩子一回家就进自己的屋关上门,离家时连头都不爱回一下。这时你还能进他们的屋,继续陪他们写作业、唠叨他的功课吗?
而就在这时,他们的学业才真正开始拉开差距。为什么同样是小学时候“鸡”出来的优秀生,却在中学表现相去甚远?这就是,靠陪读、靠强压是无法培养出优等生的原因。
在日本,有一项关于孩子学习能力的研究发现,那些在小学初期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如阅读能力、思维惯性、学习策略等,到孩子高二、高三甚至大学阶段,都不会变化太大。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小学期间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力”。
所以,家长的头等大事就是为孩子找到学习 “内驱力”,而且越早正确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后劲就会越强。
我曾经在泉州做一个公益讲座时,问在座的200多位家长如何定义”学霸”。他们告诉我一个班40个人,只有”第一”才算学霸,于是我问:”那么其他39个孩子如何有动力学下去?”
这时,我依稀看到几位家长眼睛里泛起泪光。讲座结束后,一位老师悄悄告诉我,就是在这个大教室外一个男孩跳下楼去,结束了年少的生命。而孩子这么做,就是为了逃避被老师叫到学校来的父亲。
这个孩子可能成绩不好,可能作业没完成,但当一个孩子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放弃学习时,他带给我们的反思已经远远超出了学习的范畴。每每想起这个泉州的男孩,我就感觉无力而心痛不已。
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让孩子不爱学、不想学、学不进,让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指数降低到零?
过去,我经常写文章来科普养育观念,我写的亲子家教书《父母的格局》也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朋友。但是,无论我写文章、写书还是做讲座,能帮助到的父母还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我发现在线的音频课程可以更快地把知识传递给父母。你不需要与我面对面,端坐在课堂里,只要用10分钟就可以听完一节小课。而40节10分钟的小课就等于400分钟啊,这样就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为你系统地讲述孩子学习力的事,比如:孩子作业拖拉、学习不自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同时,我更想传递一种"前置式培养"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也就是趁早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让你的家庭能从容应对难度不断增加的学业,让你的孩子拥有持久一生的竞争力。
为什么妈咪Jane丨黄静洁
为你讲课?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专注亲子教育研究十余年。拥有20年中美两地养育经验,与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得主、世界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一起,成功培养出两个有超强自主学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儿子。她通过自己的全球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你呈现一套"学习内驱力"的家庭教育方案。
她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特聘"实践导师",新浪早幼教研究院特聘专家,亲子全媒体平台"父母堂"和中文分级阅读平台“小阅迷”创办人。曾出版家教畅销书《父母的格局》,获得冰心奖,受邀法国五大国宝级博物馆成为首位艺术课程讲师。
▼
赠课开始
现在这堂《优等生养成课: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40堂课》将免费赠送给你!
在此文章下点赞并留言,分享你对此篇文章的感受,留言入选前10位即可获赠课程。
活动时间:2019.4.10
中奖名单将于下周公布在文章内,请感兴趣的家长都来参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