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撞上三伏,重在祛暑润燥养胃
时光荏苒,后天便立秋了,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立秋在三伏之中,秋老虎威猛,更要注意营养均衡给力。
老百姓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表明了人们对伏天的关注,以过去较差的生活条件看,饺子、烙饼摊鸡蛋等算是高水平的美食了,以现在营养理论看,伏天人们出汗多,睡眠差,汗水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钾、钠、镁,维生素等,出汗的过程也是营养流失的过程,加之天气湿热,睡眠差,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如果膳食跟不上,很容易生病。“三伏烙饼摊鸡蛋“,面粉尤其是全麦面粉,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每百克含量达12.7克,还有其它重要矿物质,如钙、钾、镁、硒等,蛋黄中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及生物素的含量也很丰富。制作”烙饼摊鸡蛋“时尽量少放油盐,以保证营养。
三伏天闷热乏力,仅有烙饼摊鸡蛋远远不够,还应以粥、菜、果、肉等共同作用,“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可做粥的材料非常多,粥可健脾胃,伏天食用最养人。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可以补充“烙饼摊鸡蛋“中所欠缺的物质,搭配食用营养补充更全面。
因为今年立秋在“三伏”之中,闷热天气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士,应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含钙、铁、镁等元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牛奶、鸡蛋、少量红肉、新鲜蔬菜、应季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东西不在贵贱,合理利用最关键。适当的补充营养,可加强人体免疫力,以便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
立秋要不要贴秋膘?
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热,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
不要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可取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多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不要重进轻出:养生专家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既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畅通。
不要以贵贱分高低: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不要长期用单一补品: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种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最好的保健药物也抵不过跟着节气养生。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人体内汗液蒸发快,很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症状,这些跟体液分泌失调,特别是胃肠道消化液不足有关。胃肠系统的正常运作,可促使人体内的各种体液正常分泌,保证体液向人体各器官组织输送。因此,立秋既要养肺也要养胃。
推荐1个养肺1个养胃简单食疗方
【川贝炖雪梨】
配方:川贝、陈皮各5克,雪梨2个,糯米50克,冬瓜30克。
制作:A.川贝磨成细粉,陈皮切丝,雪梨切块,冬瓜去皮瓤切块。B.取一蒸碗,把冬瓜、陈皮、雪梨放入蒸碗底部,盖上糯米,加入川贝粉,加水淹过糯米,上笼,大火蒸50分钟即可。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莱菔子山楂粥】
配方:莱菔子10克,山楂20克,大米150克,红糖适量。
制作:A.莱菔子洗净,山楂去核,切成薄片。B.炒锅中放入莱菔子,炒黄备用。C.砂锅内放入山楂、莱菔子、大米,倒入适量水,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放入红糖即成。
功效: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点击领取卡券↓↓
文章下方留言表达你的观点,或者写出你感兴趣的话题,评论入选且或赞最多者,将送出神秘奖品一份,
截止日期:20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