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险三伏天就怕8件事,这份渡劫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健康科普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热最潮湿也是最凶险的时候就要来了。
2020年三伏具体时间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不过炎热的三伏天也是排湿、排寒、养阳,调理身体的好时节。
同时这段时期也有一些禁忌事项需要大家注意的,才能平安过好三伏天。
三伏天最怕哪8件事?
01脚底最怕凉
很多人在晚上睡觉时会特意把脚露在被子外,或是用凉水冲脚,其实足底拥有许多重要的神经、穴位,它们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脚部受凉,会使得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许多疾病会随之而来。
02肠胃最怕冷
三伏天吃冰西瓜、喝冰水确实让人很舒适,但是体内的内阳可能无法抵御食物的寒气,可能会导致腹泻。
03上身最怕露
我们上半身分布有众多的经脉,包括总督阴阳的督、任两脉。如果胸背受凉,风寒邪气容易侵入经络,从而引起肠胃、呼吸道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疾患。
04洗浴最怕冷水
三伏天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此时用凉水洗澡,寒气、风邪、湿邪极易侵袭人体,导致手足发冷、小腿转筋,甚至产生原因不明的热证。
05喝水最怕快
天热很多人习惯在口渴时大口喝水,但这样会让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加,原本心脏功能不佳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心梗。
06吹空调最怕过度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07天气热最怕中暑
三伏天在户外很容易中暑,建议体质较弱者,要避免在烈日下行走时间过长,并做好防晒,备好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预防中暑。
08日常最怕久坐不动
夏天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要稍微活动一下。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正所谓“冬病夏治正当时”,来看看哪些疾病适合在这段时间调理:
0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等慢性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却常存体内,此时对阳气不足的患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祛除冬病的作用。
02=关节疼痛
骨关节病大多是由于经络阳气空虚时,风寒湿邪入侵肌里所导致的。
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顺势引导阳气入体,将寒气逼出体外,有效预防冬季一些骨病的发作。
03脾胃虚寒
用于调理寒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胃痛、腹痛、腹泻、呕吐、食欲差、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
04痛经等妇科疾病
对于痛经、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肥胖症、排卵功能障碍、宫寒、月经不调等问题,都可以考虑冬病夏调。
05调“未病”
有预防疾病的作用,适合一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3个常见三伏天养生误区
错误一:三伏天不能开窗、不能吹风
不怕中暑吗?
不能开窗吹风、不能吹空调等“以热制热”的方式是不靠谱的。三伏天一定要适时开空调降温,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 8℃。
错误二:三伏天食欲不佳,要多进补
过度进补是会流鼻血、便秘的!
夏季过度进补不恰当,除了会增加脾胃负担外,还会出现厌食、腹泻、腹痛等症,以及导致失眠、流鼻血等不良后果,药补不如食补。
错误三:三伏天锻炼,要汗出透了才行
汗出太多,很容易脱水出意外!
虽说“夏练三伏”,但是一到伏天,锻炼到挥汗如雨其实是很危险的。
一旦过度运动,不仅会造成脱水,还很容易中暑;另外,中老年人出汗过多,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心脏病、脑梗的发生。
7个三伏天真正的养生妙招
01喝热茶
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02艾灸
在每年最热的伏天施灸会事半功倍,从而解决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种淤症、痛症和有损容颜美丽的各种色斑问题。
03八段锦
“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
04热水泡脚
夏季湿气重,体内聚集了很多湿气,而脚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地方,脚上的穴位可以对应所有的经络和器官,泡脚可以有效祛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
泡脚注意事项:21:00泡脚最好,水温40~45℃为宜,15~20分钟即可。
053个穴位按摩除湿
极泉穴
在腋窝的顶点处有一个极泉穴,按压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跳动,经常按压这个穴位可以去除心脏的火毒。
用三个手指按压,每次按揉2~3分钟,早晚各一次,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
丰隆穴
丰隆穴在小腿的外侧,也就是外踝和外膝眼连线的中点处。
丰隆穴是除湿祛痰的重要穴位,用大拇指顺时针按揉2分钟,再逆时针按揉两分钟,左右两条腿都要按,长按这个穴位就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承山穴
当小腿伸直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面的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每天坚持用手指按压5-8分钟,就可以起到运化水湿,固化脾经的功效。
06吃好这九宝
1、平安“三瓜”
苦瓜——祛痱子
丝瓜——平痰喘
冬瓜——增食欲
2、祛病“三肉”
黄鳝——除风湿
羊肉——祛寒气
鸭肉——消水肿
3、消暑“三果”
山竹——解燥热
杨桃——利补水
桃子——解烦渴
07除湿茶DIY
姜枣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贪凉湿气重,生姜性温,具有散寒发汗,除湿化痰的功效,是最适宜夏季喝的一种饮料。
红豆薏米粥
红豆和薏米都是养颜圣品,将红豆和薏米混在一起熬成汤或粥不仅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还能润肠通便防脱发,越喝皮肤越好。
玉米须和叶泡茶
把玉米须和玉米叶放在一起煮水喝,有祛除体内湿气,健脾益胃的功效。如果家里有蒲公英,把玉米须和蒲公英放在一起煮水喝,除湿效果更好。
很多人只会在生病的时候才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而聪明的人在日常生活会一直养成良好习惯,防病才能不生病,三伏天这段时间就是最佳的养生时机了,大家千万别错过!
今日留言互动
大家三伏天还有哪些养生妙招和养生心得?
欢迎参与留言互动,分享转发给家人朋友!
本期编辑:Paramore
图源:摄图网,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推荐
▼
这种癌症偏爱女性,25-55岁更要注意!
30岁小伙打鼾猝死?打鼾还真≠睡得香!
手脚的这几个变化,是大病前的预兆,千万别忽视!
常做这8种梦,可能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出现1个就要小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