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新冠治疗应该靠中医

新冠治疗应该靠中医

大规模的传染病,从古到今其实从不间断,隔些年月就跑出来折腾一番。
近几十年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范围内的国家,相对比较太平,我们渐渐淡忘了传染病是可以大范围流行的。
自1918年的流感至今,这几年的新冠疫情可以说是流行范围最广的传染性疾病了。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防控做得比较好外,绝大多数都失控了,目前属于躺平状态。
好在新冠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中,毒力有所降低,目前看来死亡率不算太高。
只是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大国,这不高的死亡率,在大量的人口基数基础上,也是不小的数字,而每个数字都代表着鲜活的生命。
这次上海疫情,可以说是自武汉疫情至今,最严重的局面了,因为感染人数已经远远超越武汉了。
处理疫情,主要是两个手段,就是防与治。
防指的就是防控,我国一直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虽然这次上海疫情有点凶猛,我相信我们政府的管控能力,最终还是能够成功的。
对于传染病而言,首要任务就是防控,尽量把疫情控制在小范围,然后阻断其传播,实现疫情清零。
有不少朋友说,国情不同,人家很多国家躺平了,不是也蛮好吗?
这就要将因果关系理理清楚了,绝大多数躺平的国家,是无奈之举啊!因为防控失败被动躺平的。
还好新冠毒力渐渐在下降,躺平后,死亡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弱。
可是我们也要思考一下:
倘若,新冠毒力没有减低呢?
倘若,这次大面积流行的是鼠疫呢?
倘若,这次大面积流行的是当年毒力强劲能让全球死亡五千万人的1918年流感呢?
真的是鼠疫流行,朝发夕死,如果防控不住,直接躺平是什么后果?
中世纪因鼠疫欧洲人口死一半的历史就是参照。
有人说,那是陈年历史,现在的医疗条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远胜那个时代,不会有当年欧洲那样的表现?
真的吗?
新冠疫情,和历史上这些疫情相比,其毒力简直就是小儿科。
根据世界各国防控疫情的能力来说,如果在今天这个时代,以往的那些烈性传染病再次流行的话,仍旧是中世纪欧洲的结局,仍旧是1918年流感的结局。
防控讲究的是政府的行政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各级组织的调度能力,在近两年的疫情中,这些能力各国处于什么水平,大家有目共睹。
病毒毒力减低,是病毒放过了世界而已。
有能力防控,也有能力共存,主动选择躺平,这是选择。
被疫情击穿,被动躺平,这是无能。
这不能偷换概念。
新冠疫情虽然毒力下降,但和流感的致死率还是有差别的。
国家坚持清零,一定有其高瞻远瞩的考虑。
能够清零,反过来要共存是很容易的,因为两种能力都具备,如果条件允许,新冠对我们的健康影响真的小到低于普通流感的程度了。
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有自主权。
只是,如果是被病毒击穿防控被动躺平,那是无奈。
故而只要是传染病,防控肯定是首选,防控措施,医疗并不是主导,只是这个环节中的一个配套而已。
第二点,我们讲治疗。
无论防控成功也好,被动躺平也罢,总是要涉及到感染人员的治疗问题。
疫苗也好,行政上的隔离也罢。对于传染病,这些都是防控手段。
翻开传染病学,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这些传染病,鼠疫、霍乱、出血热、乙脑、流脑等等。
现代医学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手段,过去如此,即使今天,仍旧如此。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防和治是不同的手段。
在防控上,这是社会行为,各部门各学科合力的结果。
在治疗上,就是相对纯粹的医学行为,在传染病领域,论治疗,西医比不上中医,过去如此,今天,仍旧如此。
五六十年代的乙脑、八十年代流行的出血热,03年的非典,本次新冠,中医药在治疗层面,效果要优于西医。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与流行病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经史料记载大疫五百余次。
传染病,以往称为疫症,通常有寒疫、湿疫、瘟疫、火疫、燥疫等等。
中医的很多经典著作,就是传染病专著。
比如东汉末年,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时代,就是寒疫流行的时代,因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才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了划时代的巨著《伤寒杂病论》。
比如明代末年,大疫四起,从南至北,辗转千里,以伤寒治法治之多死,这次流行的是湿浊疫,病情极为凶险。故而吴又可精心钻研,创作了传染病领域的辉煌之作《瘟疫论》。
比如清朝中叶,京师大疫,有医师以大剂石膏治之,全活甚多,这是一场瘟疫。故而余师愚写了传世之作《诊疫一得》。
目前我们国家的管理能力,可以精确到小区到家庭,政策都下达到街道和居委。
解放前,各个朝代包括民国政府,都是没有这种组织能力的。
市县以下,行政部门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精细管理,而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乡镇人口,乡镇以下,基本采取的是乡绅自治。
如果有疫情发生:
倘若在国力昌盛的年代,古代政府也会调拨人力物力,并派遣相关官员驻地防控。
倘若在国力孱弱的年代,最主要的防疫力量是当地自治,自保一方平安。
当然解放前的社会人员流通远不如现在。
大多数乡镇的乡绅,总体还是由以乐善好施有较高威望的人,以及秀才、郎中等有点墨水的人担任。
倘若遇到疫情,就会有乡绅大佬组织封控,被感染的人群则隔离救治,和今天的措施都是类似的。
以往的一二个乡土郎中就要保一方地区的安全,医疗力量远不如今天,遇到大面积疫情,医疗人员的救援力量是必定要被击穿的。
故而在电影场景中,碰到疫情肆虐的桥段,经常有熬大锅汤的景象。
然后给患者分发,每人喝一碗,靠这来救治患者,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今天主要来谈谈这是怎么回事。
平常时期,在一般情况下,医疗资源是根据供需关系分布的。
民国以前,西医医师人数忽略不计,高昂的西药,可以让上海滩的中产阶级短期内破产。
防控看乡镇自治的能力,无论能不能控制疫情,后续都是医疗任务。
只是在疫情期间,中医师也是挡不住的,病人多的来不及看。
这可以参看民国时期陈存仁描写张骧云在沪上诊病的场景,每天接诊发烧患者二三百名,这绝对是医师接诊能力的极限了。
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此文:《一剂退热的张聋甏》。
传染病属于是强致病因素,通常而言,就是指无论你是什么体质,只要和病原接触够紧密,都是易感染的。
当然如果体质与传染病病因的中医分类属性有亲和性,那就尤其容易感染。
什么叫病因分类与体质易感的亲和性?
比如乙脑发病高热、头痛、呕吐、出汗、舌红、脉数,表现为暑热特性,在症候分类上,会诊断为暑热证。
比如流感,恶寒,高热,无汗,身困沉重。表现为寒湿特性,会诊断为寒湿证。
比如白喉,咽喉干燥,咽痛、发热、咽部充血干燥、渐有灰白色片状假膜形成。表现为燥热特性,会诊断为燥热证。
这次的新冠奥密克戎株感染,发热、周身酸痛、鼻塞、干咳等。是湿邪侵犯周身苗窍的症候特征。
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是病毒的致病特性,与人体免疫机制与病毒制衡对抗,综合形成的症状。其展现的特性,也是疾病最容易发病的体质内环境。
症候是湿,说明在湿气重的身体内环境下,致病菌特别容易亲和而感染。
症候是热,说明在热气重的身体内环境下,致病菌特别容易亲和而感染。
症候是寒,说明在寒气重的身体内环境下,致病菌特别容易亲和而感染。
症候是燥,说明在燥气重的身体内环境下,致病菌特别容易亲和而感染。
那么在传统的中医抗疫上,但凡疫情传播面广泛,就会涉及到医师严重不足,无法给予每个患者及时诊治的问题。
这和今天很多国家的医疗服务被疫情击穿的现状是一样的。
以往的中医师会先治疗几十例患者,根据这几十例患者的小样本病例,判断最常见的发病症状,病理原理,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处方。
这个过程半天就能完成。
有些传染病,每位患者的症状非常类似,变化不多,那么就拟定一张适应范围较广的通用方,这种处方的疗效当然比不上一人一方的精确,但是毕竟患者的症状与发病机理大比例是重合的,在折损一小部分疗效的前提下,治疗效率却大大提高。
有些传染病,变化稍多,需要设计二三张处方,或者更多处方。这要根据具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来判断。
这个阶段,主要是靠有医疗水平的临床医师完成,通过实际的案例观察,确定适合的诊疗方案的过程。
将突发传染病最主要的发病类型,分为一个或者多个基础类型。
之后,是第二个阶段,将每个类型的鉴别要点简要地梳理清楚,培训乡镇中能识字认字有教育背景的人员,组成志愿者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二点:
第一,能够简单区分疫情的主要类型,大多数情况是能少则少,一般分三四种最多了。
拿我们这次上海新冠奥密克戎株感染举个例子:
1、发热或者不发热,咽痛,咳嗽,藿香正气丸+连花清瘟胶囊。
2、发热,身上酸痛,无汗,头晕,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丸。
3、发热或者不发热,身上酸痛,咳嗽,咽不痛,有痰或者感觉有痰,藿香正气丸+清肺化痰丸。
4、其他。
(这仅仅是举例,如果是汤药和颗粒剂方案,可以适应范围更广。)
这就是傻瓜式操作,临床医师设计的诊疗方案,必须适合百分之九十的患者。也就是说,临床医师不够用并不要紧,他只要制定好方案,志愿者简单学习后就可以上岗了。
放在今天,就更容易了,高水平专家设计方案,普通医务人员照方案处理,可以效率非常高。
接着这个例子,如果是以往的社会,就分三口大锅,熬好药,询问二三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分发汤药,回家喝即可。90%的工作量,不需要医师完成。
诊治一个患者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分钟内。
第二,志愿者对于一些具有特殊体质的患者,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特殊的老弱患者,这一部分患者症状表现可能会千奇百怪,通过志愿者对照主要发病类型筛查出来。
这部分特殊患者,就需要临床医师特殊诊治处理。
这就是大锅药治疗实施的流程及原理。
这些讲的是治疗阶段的问题。
目前预防医学,主要讲的是管控预防这个领域,绝大多数传染病,如果患病,基本都是靠患者自身抵抗力来扛的,因为西医基本没有药物治疗,且不说这次辉瑞神药有什么作用,历史上众多传染病在发病阶段,都没有特效药。
就中医而言,所谓特效药,就是用对了的中药。
我们回顾二年前的武汉疫情,先后委派了邱清泉主任、仝小林院士、张忠德院长、张伯礼院士等中医专家进行病例采集,制定诊治方案。
随后各地中医医疗队进驻,使用清肺排毒汤等协定处方分发给患者治疗。
其实这种思路,和解放前,乡绅自治下的疫情防控治疗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在解放前,熬大锅药是不得已的办法,当年没有真空代煎中药,没有颗粒剂,虽然以前也有中成药,但物流不发达。
可是今天,这些都有,方案绝不仅限于大锅药,但其核心思路实际并无二致。
中医治疗的作用其实在疫情中仍旧组织的不够,发挥的不够。
在合理的管控下,中医药真正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各种简便可行的方案来,并好好执行,就算是一个个治,也把疫情给治灭了。
预防靠的是行政能力,治疗舍中医外其谁堪当此任?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小区发的中成药怎么用

她说这是新冠神药

新冠必备中成药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