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量”储备不够?维生素K2来帮忙
你知道吗?
在我国,
骨质疏松患者数已达7000万以上,
低骨量者数量也远超2.1亿!
但是,
这些患者对自己患病的知晓率却非常低,
40~49岁人群中仅为0.9%,
50岁以上人群中也仅有7%。
骨质疏松症,俨然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然而,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我国居民的骨密度检测率也较低,通常只有在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后,才发现自己患了病,延误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时机。
如何早期识别风险,管理好“骨量储备”,将骨质疏松防患于未然?赶紧和馆长来一探究竟吧!
人体骨量的秘密
绝经、老龄化、疾病、吸烟、饮酒,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随着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人体的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被破坏,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痛、脊柱变形、甚至骨折随之发生,骨质疏松程度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人体骨量的多少,是骨骼健康状况的直接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
年轻人也可能存在低骨量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骨质疏松多发于老人,但其实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不注意预防,年轻人、中年人恐怕也一样会“在劫难逃”。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50岁以后大幅增高到46.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得骨量储备减少、流失过多,骨质疏松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
骨质疏松的早期识别
骨质疏松是一种受到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尽早地识别骨质疏松风险,能为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
你的骨质疏松风险高吗?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教你
一分钟算出
“你是不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根据患者简单病史,从中选择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问题,由患者判断是与否,从而初步筛选出可能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
该测试题简单快速,易于操作,但仅能作为初步筛查疾病风险,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质疏松的诊断
经“IOF一分钟测试题”初步评估为骨质疏松高风险者,需要进一步接受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指标有两条:一是已经发生了脆性骨折;二是骨密度低下。
什么是骨密度呢?
其实它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所含的骨量。
骨密度如何测量呢?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定量CT、外周骨定量CT、定量超声。
国际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XA测量的结果。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
“骨量储备”不足?
维生素K2来帮忙
骨质疏松的主要防治目标有3个:
① 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
② 维持骨量和骨质量,预防增龄性骨丢失;
③ 避免跌倒和骨折。
多晒太阳,营养均衡,远离烟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都是改善人体“骨量储备”的有效措施。
除了遵守上述常规保健措施,千万别忘了同时服用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哟!
维生素K2是一种对骨健康重要的维生素,它不仅可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双向调节骨代谢平衡;而且还有助于降低骨丢失和骨折风险,改善骨密度。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维生素K的适宜摄入量为80g。
同时,有研究发现,维生素K2骨健康的有益作用远远超过维生素K1。
2020年我国官方发布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营养和运动管理专家共识》明确指出:使用维生素K补充剂时,推荐选择维生素K2。2017年我国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也明确提到:维生素K2是可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
结语
很多中老年人群已经有意识地在进行补钙,但是往往事倍功半,没有真正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根源就在于缺乏了维生素K2的推进作用,没能把钙真正的补到骨骼里。
所以千万别再忽视维生素K2这个血钙的“搬运工”啦,只有让钙真正沉积到骨骼,才能增强骨密度,有效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赶紧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中华骨科杂志. 2017;37(1):1-10.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2019,12(4):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