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此三种虫类中药材配研成粉末,服用,治骨结核,有较好疗效

此三种虫类中药材配研成粉末,服用,治骨结核,有较好疗效

临床报道
全蝎配蜈蚣、土鳖虫,研末服,治骨结核,有较好疗效

骨结核
结核病大多发生于肺部,但也可发生于人体任何器官。约50%骨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结核菌核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这种情况下,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骨结核患者也可以没有肺结核病史,属于结核菌的隐匿性感染。
病因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最好发部位是脊柱,其次是髋、膝、足、肘、手等。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干燥全虫。野生蝎由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多。主产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全蝎 (《开宝本草》)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 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全蝎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作用。与蜈蚣共研细,即止痉散,临床颇为常用。治小儿急惊,可配天麻、钩藤、山羊角等;治脾虚慢惊,常配党参、白术、天麻等;治中风口眼喁㖞斜,常与白附子、僵蚕同用,即牵正散;治破伤风,又多与天南星、蝉蜕配伍,如五虎追风散。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证。它既能解毒散结,又能通络止痛,故全蝎为中医外科所常用。例如,治诸疮肿毒,《龄寮方》用麻油煎全蜗、栀子,加黄蜡为膏,敷于患处。
3.用于顽固性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证。全蝎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单味研末吞服即能奏效•,亦可配伍蜈蚣、僵蚕等同用,效更佳。
【用量用法】2〜5g。研末吞服,每次0.6〜l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血虚生风者慎用。

《中药大辞典》
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4~6月间捕捉。
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蜈蚣 (《本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之证。蜈蚣功能息风止痉,与全蝎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如止痉散,治手足抽搐,角弓反张,以本品与全蝎等分,研末吞服;撮风散,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亦以本品配伍全蝎及钩藤、僵蚕等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溃烂等证。本品有较强的解毒散结作用。如不二散,以本品同雄黄配伍,外敷肿毒恶疮;《枕中方》以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此外,又可用以治疗毒蛇咬伤。
3.用于顽固性头部抽掣疼痛、风湿痹痛等证。蜈蚣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多与全蝎配伍,或与天麻、僵蚕、川芎等同用,治头痛、痹痛甚效。
【用量用法】1〜3g。研末吞服,每次0.6〜lg。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孕妇忌用

《中国药典》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蛰虫 (《木经》)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
1.用于经闭、产后瘀阻、癥瘕等证。本品破血逐瘀之力与水蛭相近而性较缓和。用治血滞经闭及产后瘀阻腹痛等,常与大黄、桃仁合用,即下瘀血汤;对于癥瘕痞块,常在前方基础上配伍鳖甲、螳螂、鼠妇、丹皮等药以化瘀消痞,如鳖甲煎丸。
2.用于骨折损伤,瘀滞疼痛,以及腰部扭伤等证。地鳖虫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功。治骨折伤痛,可配骨碎补、桃仁、乳香、没药等同用;治腰部扭伤,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吞服。
【用量用法】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