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黄杨木,见过吗?止咳平喘,清热利湿。用于咳嗽,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
水黄杨木
来源产地
为远志科植物尾叶远志的根。
秋、冬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生长于海拔1000-2100m的山林下、浅山沟、溪边荫湿处。
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乌棒子、倒莲花、三岔子、土八爪、气籽红山桂、木本远志、野桂花。
【原形态】
尾叶远志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圆柱形,具纵槽及棱,幼技顶端被金黄色短柔毛,不久即脱落。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上面具槽;叶近革质,大部分螺旋状紧密排于枝端,长圆形至倒披针形,稀倒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1-3cm,先端尾状渐尖或细尖,基部渐狭至楔形,全缘,稍反卷,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在上表面凹陷;
侧脉7-12对。花两性,总状花序顶生,多数密集成聚伞花序状或圆锥花序,长2.5-7cm,被紧贴短柔毛;花长5-8mm,花梗长1-1.5mm,无毛,具小苞片3枚,早落;
萼片5,果时早落,外面3枚小,卵形,具缘毛,里面2枚大,花瓣状,无缘毛;花瓣3枚,白色、黄色至紫色,侧生花瓣与龙骨瓣于3/4以下合生,龙骨瓣长5mm,先端背部具一盾状鸡冠状附属物;雄蓝8枚,花丝长4mm,3/4以下连合成鞘,花药卵形;
子房压扁,倒卵形,基部具杯状花盘,花桂由上向下逐渐增粗,并弯曲,柱头生于下裂片内。蒴果长圆状倒卵形,长达8mm,直径约4mm,先端微凹,基部渐狭,具杯状环,边缘具狭翅。
种子广椭圆形,棕黑色,长约1.5mm,直径约1mm,密被红褐色长毛,靠种脐端具1棕黑色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5月,果期5-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平。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用于咳嗽,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
《中药大辞典》
甘,平。
清热利湿,通淋。治黄疸肝炎,血尿。
治哮喘。"
《中华本草》
甘;微苦;性凉
清热利湿;化痰止咳。主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支气管炎
【归经】
心;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