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名老中医话胃炎:情志不调胃病多

名老中医话胃炎:情志不调胃病多

【】
金元脾胃大家李杲曰:“内伤之病,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逸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内伤。”其《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刘烨】
慢性胃炎患者中常见焦虑、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情绪症状,与古代文献中“脾主思”的记载颇为契合;

【程丽芳】
慢性胃炎的发生,情志因素最为重要。恼怒气郁可伤肝,肝失疏泄。忧思过度可伤脾,气结不运,气机阻滞,致胃脘痛、痞满、嗳气、嘈杂、呕吐、吞酸等脾胃病证。在现代社会中,中医情志致病的内涵有很大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由此诱发的慢性胃炎患者大大增加。用现代医学分析,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的神经体液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处于同一解剖部位,故消化系统对情绪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相关性;

【郭兴堂】
频繁的社交,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但带来紧张压抑的精神刺激,还会导致生理心理上的疲劳;

【江永苏】
工业化、都市化引起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的改变,使人们精神紧张,刺激因素增加,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后导致胃粘膜炎症变化;

【李培】
部分患者或因家庭琐事或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长期处于忧思抑郁之中,肝气郁结,木不疏土,可导致胃中气机阻滞;气郁日久,既可化火伤阴,亦可导致瘀血阻络;恼怒使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胃,可导致肝胃不和、肝脾不调。

【】
我们以为情志或曰心理因素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个中西医有着共同的认识,也有着确定性的结论。只是名家们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独特,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认识提高的知识基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丰富和完善着中医学内容,推动着中医学的向前发展。但中西医对致病的理论解释则有着各自的学说、体系,对比研究这些差异,乃至对一些中西医有共同认识结论的不同理论解释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评价中西医之理论基础、认识方法、学术语言等等有着重要意义,也许可以对中西医是否可以结合、应该怎样结合有一定的意义。
-
中医*健康*生活*文化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