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黄仕沛:方证相对医案⑰

黄仕沛:方证相对医案⑰ |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黄仕沛 1945年出生,广东南海人。祖辈五世业医,1983年起连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名中医”。
曾专攻仲景之学,独尊经方,以大剂称著,临床上擅长内、妇、儿科疾病,对中风、重症肌无力、脊髓炎等有独到疗效。

【摘要】
经方方证对应最关键、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方家的医案,最早的方证对应医案是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就是90个医案,按照仲景条文来用方的医案,所以是方证对应最早的医案。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颖甫的医案,还有岭南四大金刚(易巨荪、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的医案。研究《伤寒论》有很多不同派别,比如气化、五运六气等等,到临床还是离不开方证的。例如陈伯坛,他讲气化、升降的,但又不同于陈修园、黄元御,但是用起经方来还是方证,包括曹颖甫也是,曹诊一人“脉结代,心动悸”用炙甘草汤,后此人买舟到广东找陈伯坛,也是用炙甘草汤。所以曹氏说:“此仲景不易之法”。
——黄仕沛

7月24日起我们将连载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

异曲同工:方证固要审察,药证又虽明了也
——慢性荨麻疹案

梁某,男性,65岁,旅居美国。2010年2月因胆囊炎、胆结石,行微创手术切除胆囊。又因多发性肠息肉行摘除术。此后常恶风、畏寒,皮肤出风团、瘙痒,以躯干部为甚,每于饭后、热饮更甚,此起彼伏。抗过敏西药已服用半年多未见好转。9月29日回穗探亲之便,请黄师诊治。刻诊见躯干风团微红,恶风无汗,二便如常。处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处方:麻黄12克(先煎),桂枝12克,赤芍30克,大枣12克,北杏15克,甘草20克,生姜15克,石膏60克。7剂,并嘱温覆取微汗,复渣再煎,先服3剂,电话联系,告知情况,再作调整。
三天后来电告知,情况无变化,风团仍继续出。嘱麻黄每剂再加3克。
10月9日晚来电说,加药后,情况明显好转,约次日再诊。
10月10日来诊,见皮疹全消退,自诉服完剩余4剂药后,疹团未出,已停药几天。继续再与前方,麻黄用18克,5剂。
10月15日复诊,多天来风疹已不复再出。自诉近七八个月来,未有停止瘙痒,估计已愈八九。再以前方,麻黄20克。嘱返美国再服10余剂。

[按]

前曾述许案突起头面红肿瘙痒。此为慢性荨麻疹,但方药却与许案同。盖此虽慢性,但证仍在表,故仍与桂枝麻黄各半汤。犹如强直性脊椎炎案,病已经数年仍用葛根汤,表证不可以时日而断也。
又黄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各药用量视病情而定,并不半其量。例如麻黄用量视情况而递增。
又许案曾云:刘渡舟先生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曹颍甫喜以麻黄汤,而黄师两案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石膏,以清泄蕴热。其实有大青龙汤之意。都属麻黄剂,异曲同工也。方证固要审察,药证又虽明了也。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
——早泄案

李某,男性,33岁。婚后3年未育,偕夫人来诊,细询之,夫人婚后曾自然流产,知其妻本可受孕也。近又做过精液检查,精子活力稍低,且常早泄,性交每不成功。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也。即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桂枝20克,白芍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连服3周后来电报喜,其妻已受孕矣。

[按]

时下世俗,逢生殖系统病证,必曰肾虚精亏,恐与过度宣传中医医理、一知半解中医医理有关。每见病者来咨询,必问:“我是什么体质?我是肝虚?血虚?肾虚?”医者又片面解释脏腑学说。因《内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肾藏精”,五脏之病多从虚立论,深入人心。社会宣传饮食疗法,都是某物补肝,某物补肾,所谓通俗易懂。致仲景之效方,无人重视。不孕不育每用填精补骨,舍此似无良法。病者听说补肾,也觉合理,心甘情愿。设若处以桂枝加龙牡汤,患者反多感疑惑,奈何。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读此条原文,须细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一语。失精不应理解成病理名词。乎失精与梦交,两词排比,其义均言症状而非病理可知。如作病理解,必陷入补肾之窠臼,而只会套用补肾益精之方。而病者受“肾亏”一词困扰,每惶惶不可终日,其病更甚。其实遗精、滑精、早泄均为失精之属,以精失其用故名也。多责在心,非责在肾也。姜佐景曰:“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并且说其师曹颖甫:“治此种病,一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黄师临床亦深有体会。
又廉江梁某,黄师之友人也。其子年三十娶妻未嗣,性格内向,其母来电曰,其子近来常日间滑精,三四日一次,甚者一日两次,已月余矣。羞于往诊,故电询求方。遂处以此方加覆盆子、菟丝子,7剂。黄师再电梁某,答谓服药后,七天以来未再滑精矣。

病机数者互为因果,从何着眼
——不孕案(三则)

[案一]

东莞李某,女性,28岁,已婚。因月经不调1年,于2009年5月上旬前来就诊。患者1年来月经不调,以月经后期为主,结婚4年未能怀孕,在外院查妇科B超:多囊卵巢,西医予口服性激素建立人工周期后,月经周期较强规律,但停药又复如故,且形体渐趋发胖。患者自诉月经不调1年,以月经后期为主,末次月经4月25日,月经量少,下血色暗有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面色白,舌淡嫩,苔白润,脉沉无力。黄师方用温经汤加减,处方:麦冬60克,丹皮15克,吴茱萸10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桂枝15克,党参30克,大枣15克,法夏24克,炙甘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日服二次。
2009年6月29日月经来潮,下血夹块、少腹冷痛,腰腿酸软无力、手心发热、口唇干燥等症减轻。继续服上方治疗,2009年7~10月月经均按时而至,形体亦恢复如常。2010年2月2日其夫告知,停经3个月,准备前来再求药。前天往东莞医院检查,发现已怀孕三月矣。

[案二]

麦某,女性,38岁。2009年6月求诊于梁淑贤师姐。自诉结婚12年,未避孕未孕。平素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月经量略少,色淡红(火化不足之色也),无血块,经来时有腹痛。初诊月经刚干净。刻诊面色㿠白,神疲少气,失眠多梦,口淡,纳可,舌淡,苔薄白,脉细。予温经汤,5剂。
二诊:服上药仍觉口淡,守上方干姜15克,5剂。服药后复查: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性激素六项(于月经干净7天检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6.61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0.60 mIU/ml,雌二醇(EZGIII):97.20克pmol/ml,孕酮(PRGE):10.42nmol/L,睾酮(TSTO):L 0.17nmol/L,垂体泌乳素(PRL):111.49 mIU/L。
守上方治疗3个月经后复查(2009年9月)。性激素六项(于月经干净7天检查):
促卵泡成熟激素(FSH):8.30mIU/ml,
促黄体生成素(LH):4.52mIU/ml,
雌二醇(EZGIII):132.40克pmol/ml,
孕酮(PRGE):0.73nmol/L,
睾酮(TSTO):L 0.26nmol/L,
垂体泌乳素(PRL):121.06mIU/L。
2009年12月,守上方治疗3个月后,准备再复查性激素六项时,发现怀孕5周。停药后孕期正常,于2010年8月30日剖腹产下一2900g健康男婴。

[案三]

李某,女性,34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自述14年前结婚,次年生一女孩,一直未采取避孕措施,至今没能再怀孕(湖南浏阳人,农村户籍)。未生小孩前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产后11个月月经复潮,经量变少,经色淡红、时有血块,经来时有腹痛,且月经延后,周期从40多天到80多天不等。末次月经为2009年8月30日,经量少且色淡,头晕目眩,心惊神疲。7天干净后至今月经未湖,经朋友介绍请黄师弟子梁淑贤师姐诊治。见神疲短气,手足冰冷,眠可多梦,口淡喜热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与温经汤(干姜12克)3剂。
二诊:服上药后诸症如前,守上方干姜18克、白芍60克,5剂。
检查:
①子宫及附件B超:未见异常。
②性激素六项:
促卵泡成熟激素(FSH):7.30mIU/ml,
促黄体生成素(LH):2.80 mIU/ml,
雌二醇(EZGIII):239.20克pmol/ml,
孕酮(PRGE):0.55nmol/L,
睾酮(TSTO):L 0.43nmol/L,
垂体泌乳素(PRL):236.80 mIU/L。
守上方治疗至3个月后拟准备复查性激素六项。2010年3月24日复诊时告知月经已于3月11号来潮,故无复查。4月9号月经依时来潮,经量经色均正常,头暈目眩等症状已大减,继续守上方至5月28日月经未至,查尿早孕为阳性。停药孕期至今一切正常,预产期为2011年1月。

[按]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方后云:“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本方被视为主治妇科多种疾病之经典方剂。黄师认为本方治疗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月经病(月经不调、闭经、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以及不孕症。辨证要点一是虚,二是寒,三是瘀。病机上虚、瘀、寒三者又互为因果。用药却从温字着眼,温以通瘀也。故仲景宁重用麦冬以制燥,也不减温药。但临床上不必拘于有否寒象,但求没有明显的热证便可用之。本方有调节卵巢功能的作用。黄师曾以本方治疗多囊卵巢及无排卵型子宫出血,效果满意。
现代有药理研究表明:温经汤对机体内信号传递系统异常的作用表现为过剩时抑制、不足时补充,即双向调节作用。其对LH、E2的双向调节作用,表明温经汤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作用靶点,可能在中枢和卵巢,并强于单纯西药(克罗米酚)。
参考文献:
1.日本.后山尚久.温经汤对排卵障碍和月经周期异常者的的调节作用[J].产妇人科汉方研究,2000,17:28~35.


可进学习群


黄仕沛 | 中年后我转向学习经方
黄仕沛 | 对话狄特马谈经方
黄仕沛 | 经方群答疑解惑(二)
黄仕沛 | 方证辨证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