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 | 学员李兵医案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 | 学员李兵医案
即日起我们将不定期连载参加过《王宁元伤寒派腹诊》培训班学员的临床医案,供大家学习交流。
以下五个医案为腹诊学员:李兵老师的医案。

李兵:有幸从王宁元老师学习腹诊,自愧学艺不精。应厦门公司林凰老师之邀,特集临床运用腹诊实践案例五则,汇报于同道,就正于方家。

NO•1
瘀血兼有心血不足证医案

初 诊

【主诉】
丛先生,60岁,心慌气短,眠差,夜间难安,左肩膀酸困。
此前患者一直服用丹参片,以及西洋参等保健品,自觉效果不明显。

【诊断】
患者气色一般,嘴唇偏暗,舌暗尖红,苔薄不干,脉弦滑,沉取不足。

【腹诊】
腹力中等,无明显胸胁苦满,左脐旁有明显压痛,心下有悸动,如下图所示。

【分析】
综合以上信息,判断为瘀血兼有心血不足证,处方用桂枝茯苓丸与酸枣仁汤合方。

【处方】
桂枝茯苓丸与酸枣仁汤合方:
桂枝12克,茯苓20克,桃仁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酸枣仁15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炙甘草10克,五付。

复 诊

【反馈】
患者自称:曾经吃过很多中药,从来没有这次的效果明显,以前都是大方子,没想到这次处方这么小,反而效果如此明显。

【按】
患者气色好转,心慌胸闷改善明显,左肩膀较以前也松弛一些。笔者再次腹诊时,发现左脐旁压痛对比初诊也相应减轻。药已中病,处方不变,再服五付。
患者后来又复诊两次,最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NO•2
阴虚不足的地黄证与气滞的柴胡证医案

初 诊

【主诉】
闫女士,30岁,月经量少,易疲惫,气色不佳,有时手脚心发热,心烦胃口一般,大便正常。

【病史】

此外患者补充:以前也找中医调理过,被诊断为阴虚兼血瘀,曾服用过六味地黄丸,桂枝茯苓丸等等,但效果都不明显。

【诊断】
患者神情疲惫,两颊略带黄鹤斑。舌边尖红苔白不干,脉象弦细略滑。

【腹诊】
腹诊发现:其人有轻度的胸胁苦满与左脐旁压痛,但腹力偏弱,脐上略有悸动,脐下有正中芯,如下图。

【分析】
笔者考虑患者兼有阴虚不足的地黄证与气滞的柴胡证。根据腹力偏弱,以及脐旁压痛,最终选择小柴胡汤与胶艾汤合方加味黄柏。

【处方】
小柴胡汤与胶艾汤合方加味黄柏:
柴胡15克,黄芩10克,姜半夏12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4片,大枣4枚,生地2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白芍20克,艾叶12克,阿胶5克(烊),黄柏3克,五付。

复 诊

【反馈】
患者一进诊室,便喜笑颜开。她说自己的手脚发热心烦已经消失了,而且周围人都觉得她脸色变化明显。其实这位患者属于鹅蛋脸,五官比例很好,现在气色一旦恢复,便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大美女。笔者也替患者感到高兴,仍处以原方,黄柏的用量减到2克,再服五付。
此后患者继续调理,处方基本不变,半个月后,月经来潮,经量明显恢复。

【按】
笔者后来反思这个案例,为何前医使用六味地黄丸对手脚烦热无效,恐怕关键还是忽略了肝经郁热。相比之下,腹诊能清晰还原少阳病变即“胸胁苦满”,无疑为大夫处方提供了很客观的诊断信息。

NO•3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汤证医案

初 诊

【主诉】
陈先生,56岁,血压升高150/90mmHg,头晕,晨起口腔发粘,体检血脂高,血液粘稠。

【诊断】
患者嘴唇紫暗,神情抑郁。舌色发暗,舌面湿润,脉象弦滑有力。

【腹诊】
腹力充实,胸胁苦满明显,无脐旁压痛与脐上悸动,如下图。

【分析】
又问患者饮食情况,患者说胃口还算正常,大便基本正常,两天一次。此外患者补充说,肩膀发紧,颈部后侧拘急。综合以上信息,判断为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汤证。

【处方】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汤:柴胡18克,黄芩10克,姜半夏12克,生白芍25克,枳壳15克,生大黄6克,生姜6片,大枣4枚,桂枝10克,茯苓20克,桃仁15克,丹皮15克,粉葛根30克,炙甘草10克。
其中加味粉葛根是为了增强松解头颈肩背经脉的作用,又因患者非急症,故加入炙甘草10克与生白芍构成芍药甘草汤,加强柔筋养血的作用。

复 诊

【反馈】
患者反馈服药后,肩膀明显轻松,头晕也好转。
笔者接着作腹诊,发现胸胁苦满依然明显,应该继续使用大柴胡汤攻之。此后,患者间断服用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近一个月,所有症状基本缓解,血压下降到130/85mmHg,血脂也降低。

NO•4
气滞饮停导致的反流性胃炎医案

初 诊

【主诉】
吴女士, 56岁,自觉胃脘胀满,胃酸过多,经常反流,同时经常出汗。

【诊断】
患者体格略胖,面色尚可,舌淡苔水润,脉象沉细。

【腹诊】
腹力中等3/5,心下痞硬,胃中有振水音。无脐旁压痛与动悸,如下图。

【分析】
笔者当时锁定了三个方证,吴茱萸汤,生姜泻心汤,外台茯苓饮。这三个方都是针对胃胀反酸的经典方证,究竟该选哪个方子呢?一时陷入犹豫。由于患者无头晕头痛,先排除掉吴茱萸汤证。进一步思考,生姜泻心汤会有腹中雷鸣,下利等肠蠕动亢进现象,而问诊后得知该患者并不下利,甚至有些便秘,此外患者的舌与脉并无热象,这就锁定了外台茯苓饮汤证,此方中包含枳术汤的小结构,适合气滞饮停导致的反流性胃炎之类疾病。

【处方】
外台茯苓饮汤:
枳实15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生姜5大片,党参10克,五付。

复 诊

【反馈】
患者反馈服药后,效果非常明显,反酸与胃胀很快消失,同时还有一个现象,前两天服药后半小时左右,腹中会出现“咕噜咕噜”的水声,然后就会尿量大增。服了五天药,感觉胃脘这一带的腰围小了很多。

【按】
笔者听后也很兴奋,经方就像精确制导武器,直指病所,而腹诊好比一座高性能的警戒雷达,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

NO•5
顽固性失眠,同时伴有轻度抑郁焦虑症医案

初 诊

【主诉】
刘女士,50岁,患有顽固性失眠,同时伴有轻度抑郁焦虑(按:此为西医诊断),总感到舌头根发硬,心烦,胃胀,但是不能吃凉东西。

【诊断】
患者气色不佳,舌边尖红苔中后部发腻,脉象两关弦滑有力。

【腹诊】
腹力中等偏上3/5+,胸胁苦满,心下痞硬,脐上略有动悸,无脐旁压痛,如下图。

【分析】
考虑患者腹力较为充实,心烦肝郁,问诊又得知患者有一点便秘。于是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付,同时叮嘱患者多放生姜煎煮。

【处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付。

复 诊

【反馈】
患者告知没有任何效果,仅仅是症状没有加重而已。患者接着说,以前也服过多次中药,最后发现只有中成药逍遥丸对她的症状有改善,其他药都没用,曾经一位大夫就按照逍遥丸原方开成煎剂,服了反而不舒服。听到这,笔者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例疑难病,一定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重新梳理,从腹诊来看,患者有明显的胸胁苦满,需要服柴胡剂,但能服逍遥丸的成药,而不能接受汤剂,说明患者的肠胃比较敏感。

【腹诊】
再次腹诊,发现患者心下一带的脂肪较厚,经常有腹胀感觉。

【分析】
反复思考,最终选用四逆散、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合方。就在笔者书写处方写到“栀子”时,患者突然告知她曾经服用过栀子,感到很不舒服。于是犹豫再三,将栀子换成连翘。

【处方】
四逆散、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合方:
柴胡15克,枳壳15克,生白芍15克,厚朴15克,连翘12克,姜半夏15克,茯苓20克,苏叶10克,生姜6大片,炙甘草10克,五付。

三 诊

【反馈】
患者自觉服前五副药开始有缓解。听到这,笔者心中松了一大口气,于是守原方继续服用。后来陆陆续续服用三十副,最终患者舌根发硬,失眠,烦躁等等,逐渐缓解。

进群学习腹诊

长按关注二维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