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不知道!口臭竟因它而起!一个中医小妙方,让你轻松告别难闻又尴尬!
#口臭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
请您阅读完文章后在最下端点击“点赞”、“在看”,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一起传播中医药文化,共同享受健康生活!我们期待着您的积极参与,谢谢!
别忘了哦~ 口臭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因为口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社会交际,还严重影响到事业和情感,许多人都苦于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一直处于苦恼之中。
很多小伙伴会使用漱口水,喷剂,口香糖等等,但是发现治标不治本,反反复复,没法彻底改善。
说说让你尴尬的口臭 其实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牙科相关疾病,肯定是会引起口臭,口腔相关问题。其次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好,也是会引起口臭。今天我们说的口臭都不属于以上范畴。他和胃有关。 小伙伴们可能会很好奇,口臭和胃有啥关系呢?《灵枢脉度篇》提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脾病则食欲不振,脾虚则口淡无味,脾热往往口有甜味。这里提到两种情况,脾虚寒湿,现在这类人越来越多,会口淡无味,大便稀,费力难解,舌苔白厚,水滑,口臭。这种情况大家可以选择药食两用的清适康即可,同时得戒寒凉饮食。下面我们再看看第二种,胃热引起的口臭。也就是脾胃伏火。 什么是脾胃伏火
脾胃伏火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候,一般是由于患者脾胃功能虚弱引起脾气、胃气升降失常,使得脾胃气机郁滞化火所致。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胃肠功能较弱时,全身无法较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就会逐渐出现全身性症状。伏火,就像灰下之火种,久存不熄。灰下之火,一旦接触到新的燃料,常会导致死灰复燃,而伏火亦有此特点。伏火致病以慢性迁延、缠绵难愈和反复发作为特征,肺中伏火导致的咳嗽,短则月余、长则数月不愈。而脾胃伏火,则会引起口气热臭、牙龈肿痛、食欲不振、口微渴而不欲多饮、口腔溃疡等病症,反复发作,其状此起彼伏。中医上认为:“脾开窍于口”,脾负责上升清气,胃负责下沉浊气,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脾胃的升降失常,清气升不上来,整个人就会心慌、气短、疲倦、乏力,浊气降不下去就会嗳气、口臭,当所有气机拥堵在一起化作的伏火,就会“灼伤”口腔,引起口腔溃疡、口唇干裂等现象。
脾胃伏火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脾胃症状:是脾胃伏火导致的明显症状,由于胃肠道消化不良,胃中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排空,就会在胃中滞留,而胃肠道内存在大量菌群,食物在菌群作用下发酵时会对胃壁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胃部不适。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胃脘胀痛、恶心、呕吐、泄泻,或便秘等表现。消化不良时还会产生酸腐气味,并通过食管散发,从而出现嗳气、口臭等症状;
2、全身症状:中医临床认为脾胃伏火会影响全身,导致人体处于热盛状态,患者就会出现咽喉干痛、口渴、耳目红赤、鼻腔烘热,以及口疮、流鼻血、牙龈肿痛等热性表现。胃肠功能较弱导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少时,患者还会出现神疲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那是不是吃点泻火的药就可以了?小伙伴们可千万不能随便用药,这伏火不像实火需要直接来清热泻火,也不像虚火需要源源不断来滋阴,祛除伏火,靠的是“循循善诱”!
疏泄伏火,解决口臭——泻黄散《医方集解》中说泻黄散能够:“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这么一看,不是刚刚好对症了嘛。
泻黄散的成分组成:藿香60克、栀子30克、石膏90克、生甘草60克、防风90克
用法用量:将上述材料磨成细粉,每次服用3-6克。
泻黄散是宋代名医钱仲阳所制,由藿香叶、甘草、石膏、栀子、防风组成,主治小儿脾胃实热证。后世医家评论该方时说:方名虽说泻黄,然而方中药物,并无攻实泻下之品。因为钱氏制方十分重视后天脾胃的生生之气,不投苦寒克伐之药,仅用石膏、栀子以清气血两燔之热,加防风和表,藿香和中。全方之妙还在于蜜酒合炒以培补中土水谷精气,进而增强中气旋转斡运的生理功能,使之中热得泄,伏火潜消,自然能够收到不清之清、不泻之泻的效果。犹如兵家用兵,纵越度舍,卒与法令,洵非虚誉(冉雪峰语)
方解:其中藿香叶直入中焦,药物芳香,能化脾脏湿浊之气,藿香味辛而微温,辛能开脾,打开湿浊阻滞的脾脏。防风辛温,能升脾脏之阳气,并且防风可以去脾脏之湿,防风为风药,湿气得风则容易干燥。石膏为阳明热证之主药,可以清一身大热,而且石膏为微辛,栀子能清三焦之火毒,性大寒。甘草调和寒热药性。小伙伴们如果是脾胃伏火,可以试试泻黄散。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愿各位小伙伴们和反反复复发作的口臭,口气说拜拜。时刻展现自己的自信,和人沟通顺畅,事业有成。
今天的第二篇内容由葫芦哥告诉您一个治湿痹的好汤,一定要去看哦!
祝您健康
◎文中图片,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