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生百病,补气养血莫轻心!喝了这碗汤,补气又补血!
#补气血#气血两虚#八珍汤
,关注黄药师说养生
一起分享本草知识 共同享受健康生活
最近,有读者私信我:
近几年,睡眠不太好,头发白了很多,手脚冰凉,容易感冒。进入冬季之后,身体稍微活动下就容易冒汗,尤其是背部,最容易汗湿衣服。去中医院看,说是气血两虚,想问如何调节?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详细说一说什么是气血两虚、以及该如何调养的问题: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实说,只要机体的正气充沛而补虚弱,外邪就不能侵袭机体。至少,外邪致病就不能发生了。
所以,要想少生病,就得保持自己的正气充沛。那么,正气是什么?
所谓正气,也就是指机体的“阴、阳、气、血”而已。而我们用得最简便的,也就是气血两者而已。
气血,可以说是身体的“宝贝”。它们充养着全身,为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气为阳,主要偏于能量,血为阴,主要偏于滋养。同时,血不自行,需要气的推动;气也不能自己约束自己,需要营血作为载体。这就是它们的大致关系。
气血的充沛,身体可以从“精气神”三方面表现出来。神清气爽、脸色红润、不易疲倦,这三种感觉,基本可以判断气血的虚实。
虽然气血在体内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枚举气血虚实的类型:气虚、血虚、气血两虚。
知道了气血虚实的类型,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调理。但是,以为气血的密切关系,气虚时,一般也佐以养血,血虚时,也会辅之以补气。所以,补气生血两者常同用,对于日常养生而言更是如此。
气血两虚的危害
一般来说,气血两虚多发生于女性身上,如果女孩子存在这种情况,就会影响美丽和健康。中医认为气血是女人身体健康和颜值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
女性补充气血是养身体之根本,否则气虚两虚也是很难长寿的。中医认为“气能生血,血能化气”,气血会互相转化、互相影响;如果气血的生化不足,就会出现气虚、血虚的现象,称为“气血两虚”。那气血两虚到底有那些表现呢?
1. 女性经常出现心悸,可能是气血两虚了:
在多数人体检的时候,医生会告知你有心悸的症状。这难道就是不正常的吗?并不是,有很多人是因为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是最近干的活多,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心悸的现象就会随之出现。
另外,经常有心悸的女性,还有一部分的原因跟气血两虚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还需保存自己的体力,多补补身体,多为机体补充红细胞跟血红蛋白是缓解这种症状的好办法。
2. 女性经常出现面目不红润,可能是气血两虚了:
一方面,气血两虚的女性容易出现脸色暗黄的现象,另一方面,气血两虚的女性还容易出现脸色苍白、不红润,如果你有这种情况,也跟气血两虚有关。
这种就是很明显的从脸色上去判断了。
3. 女性经常出现手凉脚凉,可能是气血两虚了:
气血两虚的女性,还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手脚容易冰凉,特别是经常做办公室的女性,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又总是处于一种久坐的状态。这种现象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之后,就容易让外肢的部位,手跟脚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4. 女性经常出现睡不着,可能是气血两虚了:
如果你最近总是睡不着,即便是在睡着之后,也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也可能跟身体气血两虚有关。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精神,出现睡觉不踏实的情况。
气血两虚的“神仙方”——八珍汤
八珍汤是最著名的益气养血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等科.是补益气血的代表方剂,方子组成为:当归(酒拌)10克、川芎5克、白芍8克、熟地黄(酒拌)15克、人参3克、白术(炒)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八味中药组成,即补气祖方四君子汤和补血祖方四物汤组合。
功用:气血同补。
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服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配伍特点: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用法中加入姜、枣为引,调和脾胃,以资生化气血,亦为佐使之用。
方解:本方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伤的是什么,不就是气血嘛,所以说手脚经常冰凉、面色苍白或萎黄、胸闷气短、月经不调等等气血两虚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补气血也好、养生也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好心态,然后再把咱们这个经典的气血双补名方用起来,这样就会精气神满满,疾病不来找您,健康也会一直伴随着您! 今天的第二篇内容有葫芦哥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个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可调理手脚冰凉和慢性胃炎的名方,朋友们一定要去看哦! 最后,愿朋友们都像花朵一样滋润而舒展,美丽漂亮,健健康康!
祝您健康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记得关注公众号、在右下角点赞、点在看,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中医知识,共同享受健康生活!
◎文中图片,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