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暖腿,狗暖嘴”,药王教你远离老寒腿
#独活寄生汤#老寒腿
,关注黄药师说养生
俗话说的好:人暖腿,狗暖嘴,猫暖肚子,鸡暖嗉。就是说狗的身上没有汗腺,所以它不能像人一样出汗。除此之外,它的散热器官在舌头上,所以夏天热的时候就把舌头吐出来,到了冬天为了保暖,就把嘴巴保护起来防止热量散失。
那么人也一样,人的腿部离心脏的距离是最远的,所以血液到达腿部相比于到达上肢和身体的时间都要长,因此腿部的血液循环是最为困难的。但是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血液下流要比向上回流容易很多,动脉还好,静脉回流的难度就大了。
其实人体中,哪一部分的血液流通快,流通的顺畅,通常那一个身体部位就很火热;如果哪一个部位很冷很僵硬,只要采取加热,让血液流通起来的方式,那一身体部位就会暖和起来。所以这样一来,人的腿部和全身比起来,就是最容易受凉的部位。所以,冬天想要保暖,一定要穿厚,多泡脚,多运动!
什么是“老寒腿”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指出老寒腿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经脉,痹阻于经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从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
对应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等病症,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多以寒痹为主。
老寒腿属于一种慢性病,不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应该注意对自己身体的保护。冬天不要只图风度,不管温度。
“老寒腿”的救星——独活寄生汤
药王孙思邈早在几百年前的《备急千金要方》里就告诉大家:“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所得也,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此方就是——独活寄生汤! 这个妙方的组成为:独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桂心6g,防风6g,川芎6g,人参6g,当归6g,芍药6g,干地黄6g,甘草6g。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十五味药材如何养血舒筋,除风祛湿,拯救“老寒腿”!
独活寄生汤以独活为君,独活入少阴经,属于少阴经,少阴主骨,层次较深,同样祛风湿,它作用层次较深。所以用于久痺,它做为君药,祛风湿止痛。久痺之后,往往从腰膝这方面受累较突出,下半身,独活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邪而止痛。
臣药用了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也能入少阴经,能够祛风,也能温阳气,说细辛能起发肾气,同时还能散风。作用也可以入少阴经。增加独活这方面的散风作用。防风是风中之润剂,走十二经,适应面较宽,在这里也是增强独活的祛风湿作用。秦艽祛风止痛,但它祛风擅长于祛经络,而且深层次的,层次较深的祛风。也能透邪,对外透邪,在独活寄生汤中用来祛风透邪。桂心,肉桂心,它有温阳作用,有活血作用。通过温阳活血,增强祛风胜湿这些药物祛风湿止痛。这四味药物,细辛、防风、秦艽、桂心,增强了独活的祛风胜湿止痛力量。
佐药有三组。第一组桑寄生、杜仲、牛膝,本身都有不同程度的祛风湿作用。同时又长于补肝肾,壮腰膝。对于久病肝肾不足,这种腰膝受风湿所累,甚至于屈伸不利,功能障碍。通过补肾,祛风湿,有助于改善。
佐药第二组,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这四味就是后世的四物汤。是养血活血的四物汤。它配这个在里面,可以起到两个作用,(1)气血不足需要养血。(2)川芎当归的活血作用,又有助于祛风湿。治风先治血,有助于祛风湿止痛。 第三组人参、茯苓,加使药的甘草。实际上差一个药就是后世的,(因为独活寄生汤是唐代的),就是宋代的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差了白朮。四君子汤是益气健脾的基础方,我们补益剂的第一个方。基础方就是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的基础方,去了白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用人参补气,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助人参补气,这样分析就可以了。
所以从独活寄生汤的构成来看,它祛风湿,止痺痛,这是针对痺证,但是久痺之后,导致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它又有一组类似于四物汤和四君子汤一大部分的补气养血这个组成。使得全方邪正兼顾,标本兼顾,补泻结合,考虑比较全面。而且还适合于服用时间较久。
有了这个独活寄生汤,咱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害怕阴雨天,因为这个药方经受住了时间和专业的考验,从古至今,无数医案都证明了经典确实不愧为经典! 临床上常常用此药方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疼痛、风湿性的头痛等等,总之如果您存在常年在湿冷环境下工作或者是经常关节疼痛、肝肾不足导致关节不灵活或者麻木无力、怕寒怕湿、走路沉重等问题,不妨试试出自药王之手的这个妙药吧! 有一些人,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总会一直被人们铭记在心;有一些东西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带着岁月的沉淀,从此成为经典,比如孙思邈,比如独活寄生汤! 今天的第二天内容由葫芦哥给小伙伴们分享一种治疗“梅核气”的妙药,朋友们记得一定要去看哦! 最后,祝愿朋友们都能青春活力、永远健康!
祝您健康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记得关注公众号、在右下角点赞、点在看,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中医知识,共同享受健康生活!
◎文中图片,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