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从寒中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每月一痛”,有了这个方子,再也不用怕了!
#痛经#方子
,
了解更多中医药文化
痛经女孩A生无可恋说到:“小腹是在表演碎大石吗?还是它被雷劈了?为什么会有痛经这么惨绝人寰的事情啊……绝望!”
A的男友:“这么夸张吗?多喝点热水肯定就好了。” 痛经女孩A:“你一点也不关心我,分手吧,渣男!”
哈哈哈哈,怎么样,小伙伴们对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莫名有点熟悉?男生们可能不理解自己的女朋友为什么突然就生气了,但是痛经女孩们一定非常能够感同身受! 毕竟痛经这件事情是非常有个性的,十个女性可能就会出现十种疼法,要是光喝热水就有用的话,它也不会把广大女性同胞们折磨至此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痛经,一定要弄清楚它到底是怎么个疼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困扰百分之六十以上女性的一种痛经类型——寒凝血瘀型痛经。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罪魁祸首”
《医林改错》里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寒气主收引,所以一旦寒气入体,就会引起脉络收缩,血液凝结,这样一来血液就淤阻在脉络中,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而引发痛经。
那么哪些行为会导致这种类型的痛经发生呢?首先是外感寒邪,尤其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此时寒气盛行,寒邪极易侵袭子宫、小腹等部位,血液被寒气凝固,累积在脉络中,轻则产生痛经并且经血带有血块、或皮肤上有瘀点,重则生成肌瘤甚至导致不孕,若是有小伙伴只顾着“美丽冻人”的话,无形中又助长了寒邪的破坏能力。
其次就是内感寒邪,包括天生阳虚体质;贪吃一些生冷的食物例如冰淇淋、冰棒、冰饮料;长时间吹空调、吹冷风等等,这些行为都会损伤脾胃、肝肾的阳气,从而导致寒从内生,内寒凝滞血液,阻碍气血再生,此时既血瘀又血虚!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症状 前面咱们讲过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疼法,这种类型的痛经的主要表现就是来月经前或是月经期间小腹冷痛而且不能按,一按不但不能缓解疼痛反而还会加重,非常怕冷,如果抱着热水袋或是身体暖和的话疼痛会稍微减轻,经血很少颜色黯淡并且有血块,面色青白,舌头颜色比较深甚至有瘀斑瘀点,拉肚子等等。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救星”
如果每次痛经都是光喝热水,或者是忍一忍全靠心理上战胜它而不去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痛经的话,可能真的会产生不好的后果,例如造成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等等。
您看北极南极那些极寒之地,是不是几乎寸草不生、人烟罕至!一样的道理,如果体内的、子宫内的寒气不除,瘀血不祛,怎么可能孕育出新生命!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痛经,咱们一定要从根本上治疗,不让它再有机会兴风作浪! 那么我们该怎么治疗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呢?小伙伴们不妨来看看这个赫赫有名的少腹逐瘀汤吧!
少腹逐瘀汤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这样的:小茴香(炒)1.5g 、干姜(炒)3g 、延胡索3g 、 当归9g 、川芎6g 、肉桂3g 、赤芍6g 、蒲黄9g 、五灵脂(炒)6g 。
这个方剂的治疗原则就是活血祛瘀、温经散寒来治本,止痛来治标! 《素问》里有这么一句话,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所以首先咱们就来温阳散寒,回阳通脉。这里用来散寒、温通脉络、补火助阳的药材是小茴香、干姜和肉桂。三味药材共同“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小茴香
寒气散去,接下来就是活血化瘀了!用到的是味甘而重,专能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的当归;主破血,除结块、推动气机运行的延胡索;破除淤血,疏通血脉、行气解郁的川芎以及可治心腹冷气,血气刺痛的五灵脂。四味药材齐心协力,祛除淤血、恢复气机的疏泄、再生新血。 最后,用赤芍和蒲黄来控制血液的流动,避免血液运动过速,保证血液能够在紧要关头恢复正常运行,能够避免血行过速造成的出血。 九味药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可谓是“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姐妹们不妨把出自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收藏到自己缓解痛经的小锦囊中吧! 小伙伴们别着急“离开”,下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了如何能挑选到被称作“妇科圣药”的好当归,朋友们一定要去看哦! 最后,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告别痛经,健康快乐!
◎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并已授权,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