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医案:癌症未必会致命,但气随津脱真的会死

医案:癌症未必会致命,但气随津脱真的会死
(声明:所有医案均来自邮箱读者投稿。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

兔子你好:

我是基础班六期的学员,周末刚刚送走了90岁高龄患肺癌3年的姥爷,心中五味杂陈,借兔子的树洞一吐为快。

11月时我还以姥爷为例宽慰别人,一个月的时间,姥爷就不在了,死亡证明上写的是“病逝”而不是“肺癌”,因为姥爷最终去世并不是因为癌症,而是因为大汗。

其实从3年前体检确诊肺癌以来,姥爷一直也没有出现过典型的肺部症状,只是偶尔咳嗽,近一年来涎液增多,但也没有咳喘呼吸困难等症。因年岁已高,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偶尔口服灵芝孢子粉、硒等保健品,也因老人家不配合而没有长期服用。

姥爷不抽烟不喝酒,饮食节制作息规律。之所以会罹患肺癌,我觉得和他之前执意要做的肠疝气手术有关,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手术又伤元气存瘀血,术后不到一年就体检出了肺部阴影。

此次住院是因为一个多月之前不小心摔倒,继而卧床不再活动,半个月前出现了喝水进食呛咳的现象,于是去医院输营养液。开始使用的是静脉留置针,一切安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改用了深静脉置管,就开始发烧,而医生说发烧是因为呛咳引发的肺部感染。于是三种抗生素轮流使用。

因为不知道是什么细菌感染,在控制不住的情况下使用了退烧针,开始是肌肉注射,姥爷去世前的那天晚上用了激素直接推入输液器中。效果立竿见影,不到两个小时体温就从39度多降到正常,但汗出的止不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床单。

更可悲的是第二天医生说尿量太少,还给用了利尿剂,中午体温就只有35度了,医生却说老年人循环慢代谢差,体温低很正常。于是就这样正常的睡了午觉,在梦中离开了。

妈妈说不怪医生,至少姥爷走的很平静,但是我怪我自己,以上种种情况我都是听妈妈和舅舅口述的,姥爷住院这半个多月我自己也身体不适,不曾前往探望,更没有体力也没有勇气与医院抗衡。如果在家出现呛咳的时候能试试苏子降气汤,也许可以再晚一些去医院;如果在医院出现发热的时候能用桂枝汤,大汗的时候能用干怀山药片或者山萸肉煮水;如果我能让自己先不再抑郁,我一定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汗为津液,津血同源,气随血脱,气随津脱,大量出血或出汗都会使人气脱而亡。请尽量拒绝可做可不做的手术,请尽量拒绝深静脉置管,三五天扎一针留置针并不是特别痛苦,之前就曾听闻深静脉置管引发感染高烧死亡的消息,这次轮到了身边人,而我依然只是听闻、推测......

继续努力向前奔跑吧,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身边人,保持充沛的体力脑力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看完这个案子,我真是心痛如绞。因为我想起了我姥姥,她的情况和这位老人何其相似!

我姥姥93岁的时候,还能下厨给我们儿孙做红烧鱼。结果一场普通的感冒,引发咳嗽,到医院确诊为肺炎后,抗生素、退烧药、降压药、升压药,整整18天,我原以为可以活到100岁的姥姥,就这么在医院去世了。

彼时我初学中医不久,和此医案作者一样,在最初生病的时候没有在老人身边,之后进了医院,又没有体力也没有勇气去和医院抗衡。最亲爱的姥姥就这么匆忙地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也和文中的老人一样,大量的退烧药出了几身大汗,之后就气随津脱,人很快就不行了。

津液有多重要?和血一样重要。因为津血同源。你以为你流的是汗,其实是血。而气随津脱,因此我们大汗后都会觉得身体很虚弱乏力,和大量失血后的感觉其实差不多。

中医治病,最忌大汗淋漓,连感冒发汗,也以微微出汗为最佳。若是大病,尤其是虚证,发汗更是大忌。然而西医没有这个观念,只要发烧,就用退烧药,他们看的是指标,不是人体。所以把指标调整到适当范围就好,至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

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尤其多见老人。每年因感冒离世的老人一定不计其数吧,其实多半都是滥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的结果。只是因为很多老人本就年岁已高,或者重病以久,家人觉得即使去世也算是到了年龄,都不会和医院深究。才会造成越来越多的老人死于小病,而无人重视,真是令人扼腕痛惜。

希望看到此医案的朋友们,能以此为戒,对于老人的病情以保守治疗和中药治疗为主,可能反而会延长生命,提高最后的生活质量,让老人走的平静,家人不留遗憾呐。

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邮箱仅供医案投稿,谢绝问诊,恳请谅解),来稿一经选登即送签名的《医学就会》或者艾露薇时尚拎包哦(任选一),等你们。

想要获得更多治疗感冒、发烧、咳嗽、胃病的讲解

可以直接订阅我的微课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