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传奇:民间中医隐传千年的脉诊不传之秘,你了解多少?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易经》曾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充分说明了搭档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双拳难敌四手”,搭档的力量只要运用得好,往往能够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那么,这种搭配组合,在中医脉诊里也有吗?
其实这种配对在中医里的运用,最早见于“药对”,但是许多人却没有听过“脉对”这个词,然而“脉对”却又是真实存在的。在中药应用领域里,就有比较经典的“药对”,几乎家喻户晓,为什么脉学里的“脉对”概念几千年来都是一个谜呢?是因为“脉对”这个概念自古以来都是民间流传,所以并没有出现在诸如《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脉经》等经典著作里。
我们讲到的“脉眼”其实就是脉位中比较独特的一对,除此之外,左尺与左关亦是一对,右关与右寸更是一对,由此而诞生的便是脉位的“脉对”。然而,不同的位置的配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极其微妙。
左寸与右尺,为君臣之对,左寸为君火,至高无上而无为而治;右尺为相火,权倾朝野而代君行令,却不能逾矩而为。左关与左尺,为同根之对,左尺为滋润之水而灌溉万物,左关为生发之木而勃勃生机。右关与右寸,为乾坤之对,右寸位在乾金,以清为妙,右关位在坤土,以宁为要。
那么,这个“脉对”在临床上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左寸与右尺,一个是君火主令,心主血脉;一个是相火代君行令,水中寓火,若女子左寸脉常不应(无力而沉),男子右尺脉常不应(无力而沉),此乃正常脉象。在治疗上,心肾不交证,多反映出左寸有右尺的脉象异常,由此可延伸出“交通心肾”的辨治方法。
左关与左尺,为“水木年华”,又称“乙癸同源”,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肝与肾为母子关系,在临床上,尤其是“肝肾阴虚”,多反映左关与左尺的脉象异常,在治疗上就演变出了“滋水涵木”法。另外,叶天士认为“八脉隶乎肝肾”,在调理奇经八脉的病变的时候,从肝肾入手,也有比较可观的疗效。
右寸与右关的关系,大有一种“乾清坤宁”的感觉,肺主气司呼吸,人无呼吸难以维持生命;脾主运化,气血之源,人无水谷之气难以延续生命;在临床上,尤其是“肺脾气虚”,多反映右寸与右关的脉象异常,当然在治疗上也蕴藏着“培土生金”的治法。
然而,世界是圆的,脉气周流也是圆的,这一组脉对是以“脉眼”为中轴,左右相邻两个部位互相组合形成的脉对,我们称之为“脉眼脉对”,除了“脉眼脉对”之外,其实在人体内还隐藏着另一组脉对,只不过这一组脉对却又暗藏着另外一个辨脉证治的天地,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右寸与左尺,有着“金水相生”的关系,在临床上常见“肺肾精津两虚”,“肺肾阴虚”“肺肾阳虚”等证型,而这些病证出现时,左尺与右寸的脉象也会同时出现异常,在辨证施治上,可以采取“金水相生法”来进行调理。
左寸与左尺,有着“势同水火”的感觉,虽然二者处于相克的关系,但又有配偶关系,二者皆因“肝木”而不得不由“欢喜冤家”而同住屋檐下,大有“相爱相杀”之感,“最爱的人是你,最恨的人也是你”,但它们却能起到极好的协同作用,真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味道。在临床上,“水火不济”与“木实金虚”等证的出现,左寸与左尺的脉象都会同时出现异常,而在辨证施治方面也诞生了一种极其玄妙的治法,那就是——“泻南补北法”。凡是“心肾不交”与“肝实肺虚”证,均可运用“泻南补北”的方法来取得满意的疗效。
右尺与左尺,二者却有“水火一体”的感觉,二者把“相爱相杀”演绎到极致,正如《我侬词》中所说的那般:“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二者联合,便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在临床上,凡是与肾气有关、与生命之本有关的,都会在双尺脉上同时出现问题,在治疗上,常以“滋阴壮阳,兼补真元”为法。
这个“脉对”是以肾水为中心,三面发散而成的,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这一组脉对便称之为“先天脉对”。反观人体左右寸关尺六部脉位,却隐藏着两组“脉对”六个组合,只可惜此乃民间中医隐传千年的不传之秘,知之者少之又少,惜哉!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