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是如何认识手足口病的?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夏天悄然临近,很多爸妈们得提高警惕了,为什么这么说?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来了呀。当父母的辛苦,恐怕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知道,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啦。对于父母来说,不仅得照料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还得帮助孩子远离疾病的侵犯,一旦有疾病来犯,又是一段艰难的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但是,疾病总是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让孩子和大人都遭罪了。
言归正传,什么是手足口病?这类疾病由病毒引起,感染后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身体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者溃疡。多数小孩患病后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也有少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涉及心、肺、脑。虽然说这个病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孩子在发病的过程中吃不好、睡不好,哭闹不止,家长们心疼不已。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得这个病呢?
那么我们先从中医角度看看。从中医角度,该病也属于外感的范畴。它不仅受风寒邪气的影响,还感受得病毒的侵袭,即中医中所说的戾气。中医治病讲“擒贼先擒王”,即把疾病的根源找到,解决了产生疾病的根源,疾病则自然而然的消失。孩子得病的根源还是在体质。《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身体自身元气充足,病邪就没有入侵的机会了。根本上还是孩子的抵抗力,可以理解为在表的阳气,它可以抵御邪气的侵袭。
阳气的根本来源源于脾胃,所以根本上恢复孩子的脾胃功能。
如果孩子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要抓紧用药改善当前症状;另一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做到提前预防,争取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也符合中医的“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中医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当出现手足口病,选方用药还是要根据孩子生病的具体表现进行。如果是发烧,有出汗,可选用桂枝汤加味;如果是发烧,不出汗,可以用麻黄汤加味;另外不管出汗与否,都可以加上连翘,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除了治疗,平时里的预防工作也很重要,一方面恢复脾胃功能,可选用小建中汤。另一方面要保持卫生,先远离让孩子受到感染的场所或者人群,尽量不给病毒传播的机会,减少孩子感染的风险,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