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湖南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400年前的一个9味药的秘方,专治干咳气喘、咽喉干燥,大有奇效

400年前的一个9味药的秘方,专治干咳气喘、咽喉干燥,大有奇效在很多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一个镜头,那就是一个巡夜的人在打更时,一边敲锣,一边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其实,天干物燥的时节,尤其秋季为重。就连人们生病,秋季也以燥邪为主。不过对于燥邪伤人,中医常常将燥邪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和凉燥无论是从发病原因,还是从临床表现,更是从治疗方药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秋季,于是燥邪伤肺之证,尤其要分清楚温燥和凉燥。那么,温燥和凉燥如何鉴别呢?我们先来看看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皮肤干燥(严重者会出现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咳嗽,小便黄,脉浮等。但不同点是温燥的咳嗽为干咳少痰,而凉燥的咳嗽是咳嗽痰稀;温燥的发热有汗,凉燥的发热无汗;温燥口渴引饮,伴有心烦,凉燥的口渴是喜热饮;温燥的舌象是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而燥,凉燥的舌象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干;脉象上,温燥脉象多浮数,凉燥的脉象多浮缓。对于温燥和凉燥,治法上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燥的方药证治。温燥最易伤肺,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变生重证,而辨治温燥重证的方药里,有一个很奇妙的配方,能够清燥润肺、养阴益气,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临床上以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那么,这个奇妙的配方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它就是400年前的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顾名思义就是挽救被燥邪伤害的肺脏的一个配方,那么这个配方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据《医门法律》记载,全方由“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石膏(煅)二钱五分、甘草一钱、人参七分、胡麻仁(炒,研)一钱、阿胶八分、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麦门冬(去心)一钱、枇杷叶(刷去毛,蜜涂,炙黄)一钱”等9味药组成,煎服方法是用水一碗,煎至六分,趁热服用,每日二三次。清燥救肺汤,仅仅九味药,为何敢说是在救肺呢?先来看看它的配伍吧。全方以桑叶为君药,主要起到清宣肺燥、透邪外出的作用;以石膏、麦冬为臣药,主要起到清泻肺热、养阴润肺的作用;以人参、甘草、胡麻仁、阿胶、杏仁、枇杷叶为佐药,其中人参、甘草组合起到培土生金的作用,胡麻仁、阿胶组合养阴润肺;杏仁、枇杷叶组合苦降肺气;以甘草为使药(又为佐药),调和诸药。就这样简单的九味药,就能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对燥邪伤害的肺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这个清燥救肺汤虽然只有九味药,不过其中的配伍却很有特点,其中石膏的用量少于桑叶,可以更好的衬托桑叶的轻宣作用,麦冬的用量也少于桑叶,却可以更好的衬托桑叶的外散之力;且桑叶、石膏、麦冬三味药宣中有清,清中有润,这么简单的三味药就已经蕴含了宣、清、润三法了,再加杏仁、枇杷叶的沉降,于是便成了四法并用,清燥润肺、气阴双补,宣散而不耗气,清热而不伤中,滋润而不腻膈。纵观全方,其配伍奥秘,可以说妙不可言。由于清燥救肺汤的出色作用,所以临床使用比较广泛,不过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兼证的出现,比如痰多,这种情况应该加上川贝母、瓜蒌子等中药润燥化痰;如果热甚,可以酌情加入水牛角、羚羊角等中药清热凉血。值得一提的是,清燥救肺汤现代应用也比较多,常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小儿百日咳、顽固性咳嗽等疾病,只要辨证属于燥热伤肺、气阴两伤的病机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方适用于温燥,如果辨证属于凉燥者,则不宜服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