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辨证施治是中医“活得灵魂”,为什么要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呢?

辨证施治是中医“活得灵魂”,为什么要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呢?
曾有人这样问道:中医治病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说是中医“活的灵魂”,它具有辩证法思想,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刻剖析,也是对疾病向愈的桥梁纽带,如果一个中医能够善于运用辨证施治的思维,那么,在临床上往往能够无往而不利。既然如此,中医辨证会不会很难呢?的确,中医辨证不简单,而且纷繁复杂,并非浅学所能窥就。
在中医的辨证方法中,其实有很多种,不过最为常用的只有三种,那就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对于这三种辨证,其实最直观的还是脏腑辨证。对于脏腑辨证来说,其实也暗藏着八纲辨证,也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如此一说,读懂《伤寒杂病论》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呢?后人认为,张仲景的著作,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的确,《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古代的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一千八百年来,真正读懂它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不读《伤寒杂病论》能不能学会辨证呢?当然能。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阴阳学说是基础,尤其是在中医的辨证体系里,阴阳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是六经辨证,还是八纲辨证,或者是脏腑辨证,阴阳的概念几乎无处不到。不过,在辨证体系里,其实最常用的还是脏腑辨证,因为人体的核心脏器就是五脏六腑。在脏腑辨证中,五脏其实都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证候,但是在历代医家的文献里,对于五脏的阴阳气血的虚证,却没有完全细致讲解,不过这并不影响脏腑辨证在临床中的使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学脏腑辨证呢?只学习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不行吗?如果从临床实践来看,也并非不行,但从中医整体发展来看,则不行。因为脏腑辨证太重要了,它不仅在所有辨证体系中最直观,但也是最容易掌握和运用的,更重要的是,它最能反映疾病病理变化的本质,也最能使得临床治疗落到实处。所以,要想在中医临床上大有收获,那么脏腑辨证就是必修课。
脏腑辨证的核心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脏病辨证,一个是腑病辨证,还有一个则是脏腑兼病辨证。脏病辨证主要是围绕肝心脾肺肾五脏气血盛衰以及其他因素所致病症为中心,而腑病主要是围绕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气血盛衰以及其他因素所致病症为中心,而脏腑兼病主要是脏腑同病的情况,在临床中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依然是值得细细研究的范畴。

总体来讲,中医辨证方法虽然花样繁多,且春兰秋菊各有特色,但是最终都离不开脏腑的这个“靶向”,也就是说,病变的终极方向始终是人体的脏腑器官,这涉及到的是一个定位问题。六经、八纲、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多种辨证方法,虽然都可以分析、归纳各种证候的类别、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等关系,但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化,还是要落实在脏腑器官头上,所以,这也是脏腑辨证必须成为中医辨证的“核心”所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