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脉学千古奇书,学中医的岂能不知晓?

脉学千古奇书,学中医的岂能不知晓?

中医之所以被业外人士拍案称奇,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针灸按摩身体上的穴位居然可以治病;第二个是那些花花草草竟然可以成为治病良药;第三个就是只要三根手指就知道你身体有哪些问题。而这第三个就是被誉为“神来之术”的脉诊,这也是中医必备的一项本领之一。

对于中医而言,脉诊是一大特色,对于脉诊的专著而言,人们所熟知的自然少不了《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等。但有一本书,非常的棒,但却在三十年前出版之后少见传本,但所幸的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这本书了(这本书名唤《脉诀汇辨》)。金兰君慧眼独具,在2010年就开始着手策划,自2012年再次问世以来,广获好评,迄今历经三次印刷,销量7000册,虽不说超级畅销,但作为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古典之作,实属难得。
其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再好的东西也很容易被时光掩埋。比如几年前,“我是歌手”第二季,邓紫棋唱了一首《你把我灌醉》,很火。而在邓紫棋翻唱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很多好东西可能我们大部分人没听说过,但不代表它不好。那是它一直在等,等那个能够发现它的伯乐。
长按二维码,把我抱走吧
对于这本书的亮点,《脉诀汇辨校释》一书的主编汪剑老师对这本书的亮点,做了四条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脉诀汇辨》为一部集脉学大成之书。李延昰为李中梓之侄,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其著博采众家,对清初以前之脉学研究进行了一个系统之总结。书中辩驳高阳生《脉诀》,旁征博引,广采《内经》《难经》《伤寒》《脉经》《中藏经》经旨要言,及孙思邈、王冰、王宗正、庞安时、蔡元定、崔嘉彦、杨士瀛、许叔微、张元素、张子和、滑伯仁、戴起宗、吴澄、王好古、徐春甫、吴昆、李时珍、王肯堂、李中梓等诸家精彩之论,并结合李延昰自身在脉学方面之研究和临床诊脉之体悟,对脉学方面的众多问题进行了一一点评、透彻阐述、深入解析。故《脉诀汇辨》堪称高屋建瓴,融汇先秦至明代众家之长,集清初以前诸家之大成,若誉之为“脉学大成”,亦毫不为过。
第二,《脉诀汇辨》为一部内容宏富之书。是书共十卷,包括脉论、四言脉诀、二十八脉、脉证、望闻问三诊、运气、医案、经络,涉及到与脉学有关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临床,洋洋十万言,宏富浩瀚。星霜十易,始得成书。故刘光夏赞誉《脉诀汇辨》千门万户、五花八阵,而折衷一理、弥沦万言。

第三,《脉诀汇辨》乃一部辨伪驳正之书。五代高阳生托名王叔和伪造《脉诀》,自宋以来流传甚广,在脉学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内容和主张也为后人继承。但高阳生《脉诀》中亦有不少错谬之处,学者不明,真伪不辨,以其简易,家传户习,给脉学学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两宋元明以来,不少医家如戴起宗、李时珍、李中梓等人,对高阳生《脉诀》中的错误进行了批驳,但诸家纷纭,朱紫淆乱,令学者难以适从。李延昰针对这一混乱的情况,撰著《脉诀汇辨》,旁征博引,广采各家学说,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系统的辨伪、正误与批判,实为澄清脉学学术之大有功者。故彭孙贻评价《脉诀汇辨》“条分缕晰,以明伪诀之误,以归《灵》《素》之正”,并赞誉李延昰有如儒门之有孟子而辟邪说。
第四,《脉诀汇辨》乃一部切于临床实用之书。书中皆以临床为实据,又录有病证、脉证、医案等内容,以及李氏临证之心得,一意便于读者掌握,付诸临床实践。特别是第九卷医案部分,收录了“家先生”李中梓医案五十七则,是李中梓医案的系统汇编,其意在于示学者以实例,彰平脉辨证之法度,如“弈者之谱”,凭藉以“按覆”,作为学者临证时之参照。故本书实于临床之适用,十分有益于读者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在历代脉学著作中亦不多见。
不难看出,《脉诀汇辨》集脉书之要旨、诊法之大成,是对清初以前的脉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是中医学术史上一部有着重要地位的脉学名著,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这样的好书,我们怎么能不读呢?不读,就搞不懂脉诊,搞不懂脉诊,就无法继承正统的中医。金兰出品必属精品

(温馨提示:为了给用户带来更精彩的内容,我们发布“中医江湖征集令”,若您是热爱中医的人士,能够“铁肩担道义,妙笔写天下”,欢迎把您的大作投给我们。投稿邮箱:wenyizaidao@qq.com)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授权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若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点击,购买精彩作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