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王孟英:这7味药组成的百年秘方,能调理湿热引起的霍乱
霍乱爆发的严重阶段是在19世纪,但是早在很久之前,我们古人就对该类病症有了记载。在经典医书《黄帝内经》里面提到,体内的气机存在阴阳之分,“清气在阴,浊气在阳”,当体内的清浊之气相互侵犯的时候,会导致肠胃的平衡受到影响,最终形成霍乱,人们对这种疾病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该病证也被称为“触恶”,意指“挥霍变乱,起于仓卒”,最开始主要是认为体内气机相互影响所致,后来通过医家的不断研究,发现了更多的致病原因,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就提出,患者中气的虚弱,或者是受到外在六气的影响,以及饮食不洁等,这些均会导致霍乱病症的发生,尤其是夏秋季节,是此类疾病的高发时段,很多人都会受病感染。霍乱病变的部位大多是我们脾、胃以及大肠,根据发病的症状以及致病原因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干霍乱、湿霍乱、寒霍乱以及热霍乱等等,同时病邪也会相互影响,共同致病,当体内的湿邪和热邪相互致病的时候,就会出现湿热型的霍乱病症。湿热霍乱的患者除了常见的呕吐和泄泻之外,还会感觉胸脘痞闷、恶心,虽然会出现口渴,但不是很想喝水缓解,同时会觉得心中烦躁,舌苔也大多以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患者湿热内蕴,脾胃的升降失常所致。当患者体内的湿热阻滞了气机的运行,导致气滞病症的发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便会出现胸脘烦闷、恶心呕吐以及严重的泄泻。湿气阻滞,气运不畅,体内的津液不能上达头面,则会出现口渴,但不多饮,湿热病邪在体内,向下流注膀胱,患者的小便短赤,向上热气干扰心神,则会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平静。虽然这类病症发病急促,而且病情危急,但是古人的智慧往往是不能小觑的,在清代医家王士雄的《霍乱论》中就已经找到了缓解此类疾病的良药,这个方子就是——连朴饮。
连朴饮主要由7味中药配伍组成,分别是制厚朴、姜制黄连、菖蒲、半夏、淡豆豉、栀子、芦根,有着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连朴饮这个方剂里面的芦根用量很大,几乎比其他中药的总和还要多,芦根这味中药既可以清解内心的烦热,又能够止呕除烦,同时还具有利小便而导湿热的功效,因此在本方剂中的位置格外重要。黄连本来就具有苦寒的药性,能够清热燥湿,但是用姜汁炮制过后的黄连,又可以增加和胃止呕的能力,厚朴宣畅体内的气机,化湿行滞,消除痞满,两者合用,则湿去热清,气行胃和。半夏辛燥能够降逆和胃止呕,栀子苦寒,可以清心泄热,让体内的湿热顺着小便排出,菖蒲芳香化湿醒脾,淡豆豉宣郁止烦,和栀子一起以清宣郁热而除去内心的烦躁。
连朴饮这个方剂是“苦辛合法、寒温并用”,既起到了清热化湿的妙用,同时又能和胃降逆、醒脾健胃,是治疗湿热霍乱证的常用方剂,也是温病学派的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