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人体的水液和水谷是如何代谢的?乾隆御医黄元御:与脾胃和三焦有关

人体的水液和水谷是如何代谢的?乾隆御医黄元御:与脾胃和三焦有关

#黄元御专辑

在中医的世界里,对于代谢大多与脾胃的关系密切。对于这一点,即便是在中医学术上独树一帜的乾隆御医黄元御,也持此观点。人体的水谷、水液代谢虽然所经过的脏腑有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脾胃,当然与三焦也颇为密切。关于名医黄元御对人体水液水谷代谢的过程,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水和谷进入脾胃中,它们的消化程序大同而小异,都有耐于脾脏的阳气来消磨,但水的消化与谷的消化作比较的话,消化水要比消化谷的程序难一些。脾土的磨化功能,全靠有火来帮忙,然而火为土之母,火越旺则土越燥,但却能克制水。脾的阳气蒸动,可以使水谷的精华都化为雾气,而这种雾气会游溢而上,归属到肺,而肺金具有清扫肃杀的作用,可以将脾阳蒸腾的雾气下降洒开,从而化成水,这就像是锅里的水沸腾了,水蒸气就像雾一样。气机蒸腾气化的水液,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的部分濡养脏腑从而演化成津液,而糟粕的部分流转膀胱从而变成了尿液。如果小便通畅的话,胃脘就没有停留水液,而糟粕的部分除了通过小便排出的其余部分,则变成了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由于糟粕中的水液从膀胱排走了,所以余下的糟粕经肛门排出时便没有了水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便是干的缘故了。在《黄帝内经》的“营卫生会”篇中指出,三焦中的上焦犹如雾气,中焦犹如水泡,下焦犹如河流。然而人体的气化与三焦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比如气和水的变化出现在中焦,中焦如沤,这说明气和水开始转化但并未达到鼎盛时期的缘故;假如气和水完全转化的时候,就会发现气机蒸腾向上,充盛于人体的胸膈,犹如雾露一般。此后,水液顺势流下,向膀胱灌注,尿液再从膀胱排出,岂不是宛如川河一般。
古代的中医认为,川渎的决断,全在三焦。正如《黄帝内经》中的“灵兰秘典论”篇中所记载的一般,“三焦是人体水液管理的总指挥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职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三焦之火应当隐秘,这样才能温暖脾胃,从而使得水道畅通;一旦出现三焦之火泄露,就会导致火陷下焦膀胱,导致水道闭塞不通。《黄帝内经》的“本输”篇中这样说道,三焦的经脉,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并行,这是太阳经的别位。从人体的踝骨以上五寸的地方流入小腿肚并上行至委中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的正脉相并,入络于膀胱,以约束下焦。如果三焦气实就会出现癃闭而小便不通,如果三焦气虚就会出现遗尿。
由于水液的性质具有潜藏的特性,所以太阳寒水也有潜藏的特性,三焦之火随之潜藏在肾中,所以就可以做到“里气常温、表气常清”的状态。如果人体水液的运行道路通畅,人体的七窍就会常开,这样经过气化之后的水液就会渗入膀胱,从而使得小便通畅,这便是“上窍通达、下窍流畅”的状态。假如太阳寒水不能潜藏,三焦之火泄露于膀胱,膀胱有热气蒸腾导致小便不利,体内的水道就会不通畅,脾胃就会被寒邪内郁,这样就会出现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分不能气化蒸腾,就是与谷物以及食物残渣一起进入了大小肠,于是出现了泄泻或痢疾。泄泻或痢疾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水入大小肠而没有进入膀胱,使得小便不利,水液从大便而出。之所以说气实尿闭,其实就是三焦之火泄入膀胱的缘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