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谁说喘咳就一定与肺肾有关?近代中医第一人:这条漏网之鱼别忽略

谁说喘咳就一定与肺肾有关?近代中医第一人:这条漏网之鱼别忽略
对于喘咳这样的疾病,一般都会联想到肺和肾,尤其是肺肾阴虚、肾不纳气所致的喘咳在临床中极其常见,但是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先生却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后世很多医家忽略了致喘的“漏网之鱼”。张锡纯先生在临床中发现,有些咳喘与肺肾的关系不大,却与另一个脏腑关系密切,并且还为此特制了一个神奇的秘方。药方是这样的:生山药一两、於术(炒)三钱、广陈皮二钱、牛蒡子(炒,捣)二钱、生杭芍三钱、生赭石(轧细)三钱、炙甘草二钱。正如大家第一眼所瞧见的那样,这个药方一出场,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专治脾胃的方子,可是,张老先生制这个方子的目的可并非我们眼睛所瞧见的那样,卖个关子,咱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个药方的组成分析:山药重用以滋脾阴,佐以於术(白术)以理脾之阳,脾脏之阴阳调和,老先生在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点到了一个经验,他说“特是,脾与胃脏腑相依,凡补脾之药皆能补胃”,一眼望下去,老先生就是要补脾胃没错了吧!不是的。还有后续呢!老先生再道:“究之脏腑异用,脾以健运磨积,宣通津液为主;胃以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为主。”这是脏腑的基本功用。“若但服补药,壅滞其传送下行之机,胃气或易于上逆,故又宜以降胃之药佐之”,于是,赭石、陈皮、牛蒡子的作用就派上用场了,原来它们在方中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因为补脾而导致胃气壅滞或者胃气上逆而作的保险杠啊。还有甘草和白芍,这对“老夫老妻”常年如影随形,老先生在这里是这么介绍它们的:“用甘草、白芍者,取其甘苦化合,大有益于脾胃,兼能滋补阴分也。”就这8味药,老先生给这个药方来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他说:“(本方)并治一切虚劳诸证者,诚以脾胃健壮,饮食增多,自能运化精微以培养气血也。”方名滋培汤。有人或问,这不就是治脾胃虚弱的吗?是的,但这不是老先生制方的目的所在!那是什么呢?请看下面这个病案:《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剧,脉数至七至,用一切治喘药皆不效,为制此方。将药煎成,因喘剧不能服,温汤三次始服下,一剂见轻,又服数剂痊愈。”
张锡纯把话说到这里,如此明白,也可以这么说,滋培汤就是治喘咳方。但是大家的疑问也来了,一个组方治脾胃的方子,怎么就跟喘咳搭上关系了?说它健脾胃、治一切虚劳还能接受,说它专门用来治喘咳的,这把肺肾两脏的地位至于何地!这就是张锡纯制此方的要跟大家解释的问题了。其实张锡纯老先生在上面提到的那个病案当中也说了,因为“用一切治喘药皆不效,为制此方”。我们可否能产生怀疑,老先生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治疗经验告诉我们,还有一条我们忽略的治疗思路呢?的确是这样的没错!从古至今,凡论喘作者,一般都是责之于肺肾二脏,如痰郁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亦作喘,找喘咳的原因,这两个一般都跑不脱。但是老先生说,我们其实漏掉了脾胃。他说这是因为,其一:我们“不知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可做喘”。其二:我们不知“脾体中空,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运化中焦之气,以为气血宽闲之地,有时失其中空之体,或变为紧缩,或变为胀大,以致壅激气血上逆迫肺,亦可作喘”。因此,张锡纯说他在滋培汤的方中用陈皮、赭石、牛蒡子的意图,从这几味药的药性来看,它们都是具有清痰涎、利肺气的功效,再者,山药与玄参并用,又为养肺止嗽之要品。
因而,从以上看来,张锡纯是抓住了治喘的这条漏网之鱼,于是便从调理脾胃的角度来“转治”咳喘了。但从《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指出的所治范围的原文来看:“滋培汤,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这是一个补方没错了,但治喘咳,也算实锤了,大家认为呢?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