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张元素治头痛的秘诀:掌握分经止痛的奥秘,就能指哪儿打哪儿
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都经历过头痛脑热,对于头痛这样的病症也许早已司空见惯。但是,可别小瞧了这个令人不太起眼的头痛,里面蕴含的学问可大着呢!早在金元时期,著名的易水学派创始人对于头痛就发明了分经论治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张元素的分经论治主要是从药物归经理论衍生出来的,但同时也是引经药的一个分支。张元素对于头痛的“随证治病用药”的论述是这样的,“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蔓荆,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顶巅痛,用藁本,去川芎”。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的作用,对于川芎治头痛的记载,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如“主中风入脑头痛”,而在《日华子本草》中对川芎的作用可以说是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即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这都有一种灵丹妙药的感觉。不仅如此,《本草汇言》更是进一步指出,“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除胁痛、养胎前、益产后,又癥瘕结聚、血闭不行、痛痒疮疡、痈疽寒热、脚弱痿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由此不得不说,川芎的作用极其强大,而且对于止头痛来说,还有一个经典良方——川芎茶调散。所以,一般头痛都会用到川芎。
张元素认为,如果用上了川芎效果还是不太好,那就需要加上引经药了。引经药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这就好比两军对垒的时候,需要有一支队伍去打探敌方情况一般。有了这个先锋开路,三军将士便可长驱直入,直击敌方要害。由此可见,这个引经药的确是很重要的。对于头痛来说,在使用川芎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就要考虑使用引经药。我们先来看看三阳经头痛的引经药。如果是太阳经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这种情况可以酌情加入蔓荆子。如果是阳明经头痛,主要见于前额、面颊、眉棱骨,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这种情况可以酌情加入白芷。如果是少阳经头痛,主要见于头侧疼痛,可连及耳、目外眦,这种情况可以加入柴胡。了解完了三阳经头痛的引经药之后,接着来了解三阴经头痛的引经药。如果是太阴经头痛,主要表现是头痛部位不固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这种情况可以加入苍术。如果是少阴经头痛,疼痛部位也不固定,不过以全头痛为主,这种情况可以加入细辛。如果是厥阴经头痛,主要以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固定,这种情况可以加入吴茱萸。在分经论治头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张元素认为“顶巅痛,用藁本,去川芎”。按照六经分经论治来看,厥阴经头痛就包含了巅顶痛,为何这里还要单独列出来呢?对于巅顶痛,张元素的弟子王海藏曾这样说道,“巨阳从头走足,唯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巅痛”。所以,天灵盖的位置疼痛,不仅仅是厥阴经的范围,还应该与督脉联系起来。所以,张元素认为,这种头痛不需要用川芎,而需要用藁本。藁本与川芎同属伞形科植物,张元素指出,“巅顶痛,非此不能治”,这也是为什么他对巅顶痛的用药凡例中非得要单独列出来的原因。《本草汇言》认为,“藁本,升阳而发散风湿,上通巅顶,下达肠胃之药也”,这也为张元素用此药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由此可见,巅顶痛只是单纯的加吴茱萸还是不够的,而且用藁本的效果要比吴茱萸更好。当然,如果不仅仅的巅顶痛,而且是属于六经中的厥阴经头痛,此时用吴茱萸也是不错的,如果加上藁本效果会更好。
总体来讲,张元素的分经论治治头痛的概念还是颇有见地的,这对后世医家在治疗头痛的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治疗思路。当然,张元素设计的这些用药凡例,不仅仅可以单味药或者药对使用,在辨证处方时,作为辨证加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