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它是春季时令脉,也是肝病常见脉,其中暗藏玄机,许多人难以揣摩

它是春季时令脉,也是肝病常见脉,其中暗藏玄机,许多人难以揣摩

#脉诊专辑

古往今来,中医脉诊历来都是中医传承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诊脉的过程中,有一个概念叫脉与自然界信息同步,用中医专业术语叫“时令脉”。比如时下,正是立春刚过,按照季节划分,这应该是春季了,所以在诊脉的过程中,就需要注意春季的时令脉,因为这种脉象出现是人体的脏腑气血能够与自然界信息同步的一种表现,而并非是病态。
那么,春季的时令脉是什么呢?它就是中医界认为最难揣摩的弦脉。因为弦脉,在古代中医里又被称之为玄脉,也就是这种脉象暗藏玄机,令许多人难以揣摩。当然,实际上这种脉象并没有那么难以揣摩,只要对正常的健康人的春季脉象进行长期比对,自然就能识得健康的弦脉,至于弦脉的病脉,其实只是力度和硬度上有所区别而已。

1.历代医家对弦脉的认识

对于弦脉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认识,在《素问》里就有“轻虚而滑,端直以长”的论断,这个解析其实已经具备了弦脉的基本特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中对弦脉的形态,有四字真谛,那就是——“如张弓弦”。之后,隋朝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里对弦脉的描述有更为进一步的论述,也就是“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
还有一直被批判的《脉诀》,它对弦脉的描述还是很准确的,用“状若筝弦”四字,可谓是独到,凡是弹过古筝和古琴的人,就更容易感知手指在琴弦上的感觉,而这种感触对弦脉的真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代医学家戴同父对弦脉一针见血,用“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八个字,描述的十分准确。

对于弦脉的真谛,主要在于硬度和张力性,无论是弓弦还是琴弦,都点明了弦脉的紧张感和张驰度,当然还有一定的硬度。总体来说,弦脉的特点应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端直以长、从中直过、挺然指下,这个主要强调弦脉的长、直、硬的特点;第二个是张力较大、两端紧绷、如张弓弦、状若筝弦,这个主要体现弦脉的紧张感和张力性。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弦脉的真谛就十分明显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感叹,这脉象真难体悟啊!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时常感叹,“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对于诊脉,必须要对脉象的真谛下苦功夫,只要分清楚每一种脉象的形态之后,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有正确的判断。
2.弦脉与其他脉象的鉴别
弦脉的玄妙之处的确十分独特,但是也有一些脉象需要鉴别,不过最主要鉴别的就是长脉和紧脉,弦脉是端直以长,长脉是过于本位;紧脉是左右弹人手,如转索,而弦脉则是如张弓弦,两端紧绷,没有转索感。

3.弦脉既是常脉,也是病脉,更是危脉
从时令的角度来看,弦脉“长而挺直、张力较大”,在卦为震,在五行为木,在时间为春季,在人体为肝,一般出现弦脉,大多与肝胆疾病有关,但如果是在春季,弦脉不至于太过硬直,只要弦而和缓,又在春季,那基本上是无病的表现,这是春季正常的时令脉。
弦脉在主病方面,一般都与肝胆疾病有关,可以说是肝病的常见脉。当然还有痛证、饮证、寒热邪气夹杂、疟疾等疾病,都是经常会见到弦脉的。对于弦脉主病的轻重,元代医学家戴同父说:“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在临床上颇具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弦脉不至于有太过危险的疾病,但是医圣张仲景曾指出,“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意思是如果有寒饮的疾病,脉象出现弦而数,又处在冬夏时节,那就是危象。为何呢?因为寒饮脉象不应该弦,如果是紧脉倒正常,如果出现弦数脉象,那就是脉证不符,从时令来说,冬寒利于热而不利于饮,夏热利于饮而不利于热。

这样的情况给辨证用药带来极大的难度,为何呢?因为热药治饮利于饮而不利于热,寒药治热利于热而不利于饮,所以说难治。当然,对于这种危象并不是没有办法,虽然医圣张仲景都说难治,在治疗上的确有难度,但通过寒热并调的一些方药,也是有办法的,只不过难度比较大罢了。由此可见,弦脉可谓是玄机难测、奥秘万千啊!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