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为什么要祛湿?《四圣心源》用三才理论演化“太阴湿土”致病规律

为什么要祛湿?《四圣心源》用三才理论演化“太阴湿土”致病规律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一到盛夏,就有人不断埋怨湿气太重,的确湿气是一种致病邪气,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控制或调理,等到湿气侵袭人体的时候,会给你带来许多的不舒服。而且这种不舒服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湿为阴邪、重浊黏滞,一旦被染上,去除它是有点难度的。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祛湿路上,真的需要下足功夫。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指出,湿邪为“太阴土气之所化”,按照天地人三才观念来看,“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太阴以湿土为主令,辛金从土也化作湿气;而阳明以燥金为主令,而戊土从金也化作燥气。然而,己土的湿气为本气,戊土的燥气为子气,所以胃家的燥敌不过脾家的湿,由此生病的话,土燥的会比较少,而土湿的却很多。
太阴脾土的性能应该是主升腾的,只有己土升腾,癸水与乙木也才能正常升腾。为什么土气可以升腾呢?重点在于脾土的发生作用。如果脾阳一虚,己土就会潮湿,己土潮湿就无法升腾,己土不能升腾,那么水和木就会陷落。按照四维的布局,火、金处于上方位置,而水木处于下方位置,然而火与金之气下降于戊土,而木郁水之气则升腾于己土。假如戊土不能下降,那么火和金就会上逆;如果己土不能升腾,那么水和木就会下沉,而这些的总源头在于湿气太重。

春秋末期晋国人子华子曾这样说到,“阴阳交,则生湿”。那么,这个湿气究竟是什么呢?黄元御认为,“湿者,水火之中气”。上面湿就会化为火而形成热气,下面湿就会化水而为寒气。但是这个中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好比在上有湿寒的可能,在下则也有湿热的情形。倘若湿气太旺,气机郁滞,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这就是火气太盛,火气熏蒸容易诞生热痰之证;如果火气衰弱,水则泛滥而生寒饮,这就是湿寒在上的表现。
如果是湿气盛而水气抑郁的话,往往会导致膀胱不充盈,如果火气衰微的时候,往往跟容易出现男子尿中带精和女子的带下疾病。如果火气旺盛的话,就会出现小便梗涩甚至出现小便赤浊的现象。如果大便色黄,那是土色下传导致的,如果小便红赤的话,那多半是木气下陷导致的。

由于相火根于水,而一线阳光之根,可以温升而化乙木。木中的温气,就是生火之母,向上升腾而化为火气,向下郁结而生内热。木气不能通达,就会侵袭了土的位置,于是木气想要把郁热的病变传递给己土,而己土没办法只好被动的接受,但是这些受罪的事情,也不能全部由己土受着,于是又浸淫于膀胱,这是什么道理呢?其实这就是五行的相克属性,乙木克戊土己土,己土克壬水癸水。
黄元御认为,阴气容易盛大而阳气容易衰微,所以湿气总是滋长而燥气总是消退。阴气过于充盛,人体就容易生病,而阳气如果衰绝,人体就会导致死亡,这个道理其实十分浅显,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理论。但是后世却有不少庸医,过于补阴,导致湿气滋生;过于泻火,导致阳气被伐,如此导致许多病患枉死,想想都会令人心痛。由此可见,祛湿真的很重要。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