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人士,必读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医案,其中真相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名医的行医记录就像传世著作一般,都希望得以流传,对于后世医家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参考。然而,医案这个体裁的流传,最早始于汉代的淳于意。相传,当年淳于意在官场遭到嫉妒,被人陷害下狱,幸得淳于意的女儿缇萦上书汉文帝,汉文帝感念缇萦一片赤诚,于是赦免了淳于意。正是因为淳于意这次死里逃生,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就诞生了,名唤《诊籍》。
自淳于意之后,历代医家皆有记录医案的习惯,自此之后,医案类著作便犹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的冒出来了,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中国医案著作达到了顶峰,一时间,医学江湖盛传,明清医案十八家,家家都有十八般武艺。而且,明代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女医医案——《女医杂言》。学习医案,宛如在跟大师对话,书中一言一字,如师临其侧、耳提面命;学习医案,其实也是对学术思想的一种充电,集百家之长,便能思路开阔、豁然开朗。
要说古今医案,只读一本的话,最应该看的医案是哪个?毫无疑问,首选张锡纯医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古医案都写的太过言简意赅,甚至有的医案记录的十分简陋,比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太过简陋的医案,对于医界高手来说,倒也能理解其中深意,但对于非高手来说,那就会陷入“谁解其中意”的泥潭了。然而,张锡纯医案,却犹如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突然遇到一泓清泉,试想一下,是不是雪中送炭、恰到好处?张锡纯医案,每一则医案都记录的十分详细,除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诉之外,还有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证候、诊断结果、遣方用药、用方原理、疗效观察等,都记载的十分详细。既让你知其然,又让你知其所以然。最主要的是,张锡纯是晚清医学家,文风已经不是那么佶屈聱牙了,虽然不像白话文朗朗上口,但却也易于明了。像这样的医案,可谓是临床中医师不可多得的医案参考。
而在张锡纯之前的医家的医案,案中所记载的信息量比较局限,当然也有记载的比较详细的,比如《易氏医案》,又比如《陆氏三世医验》,但毕竟为数不多。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本医案著作——《古今医案按》,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是关于医案方面的一本比较好的作品。但如果能先读《古今医案按》,再读《张锡纯医案》,或许会大有帮助。当然,张锡纯还有一些医案是散见于各个地方,在他的中药解、医论里面,都有大量的简短医案,不过这些医案与张锡纯医案专论不太一样,那些简短医案附在某些位置是为了说明和解析某些问题的。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以参阅那些简短医案,但要着重学习的还是后面的医案专论。多读多学多实践,必能对临床医技大有提升。若能精通张锡纯的医学全集之后,临床用药处方,或能屡用屡效、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