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感冒,上吐下泻怎么办?这个方子怎么离的了!
夏天已经到了,气候越来越炎热,大街上各色短裤、T恤、拖鞋、裙子都流行起来。人们休闲的食物也趋向寒凉,有冰镇西瓜、冰镇哈密瓜;又有各种冰沙、冰饮料,办公室的上班族们天天在冷气中工作,轻易不敢出门。可是,大家先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寒温调节。因为看似夏季炎热,但是由于人体为了抵御炎热,皮肤汗孔大开,不断的将体内的热量向外排出。这样的结果反而是使得体内的脏器处于一种相对寒冷的状态。如果此时由于饮食寒凉或者腹部裸露,感受夏季的风寒病邪夹杂湿气,那么轻则出现寒湿感冒,重则出现呕吐腹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今天就个大家介绍一个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著名方子——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稍稍有些复杂,是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60g,藿香90g,炙甘草75g等药物构成。作为散剂时,每次服9g,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如果作为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斟酌确定。这个方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对于治疗季夏季外感风寒邪气,内伤湿滞导致的导致的风寒表证,夹杂呕吐腹泻的病证有很好的疗效。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夏季由于衣着裸露、饮食生冷、长时间吹冷气等感受了风寒邪气,导致卫阳被遏制,所以出现恶寒发热并见的表证症状。夏季为暑热蒸腾,空气湿度大,感风寒的同时,必然夹杂湿邪。内伤饮食湿滞,湿浊阻滞中焦,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脾升清胃降浊不能正常运行,则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湿泻还可以阻滞气的运行,出现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所以治疗时必须对外发散风寒,对内化湿祛浊,同时理气和中三种方法同时使用,才能药到病除。
方子中藿香是君药,它既有辛温的特性可以解散在表之风寒邪气,又有芳香的特性可以化解在里的湿浊邪气,而且还可以辟秽和中止呕,是治疗霍乱吐泻的要药。半夏曲、陈皮有理气燥湿、和胃降逆的功效,有止呕的作用;白术、茯苓有健脾运湿的功效,有止泻的作用,这四味药一同协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止泻,都是臣药。湿浊阻滞中焦,气机运行不畅,所以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起到行气化湿、畅中行滞的作用,而且有寓气行则湿化的意义;紫苏、白芷都能辛温发散,可以协助藿香向外发散风寒邪气,紫苏可以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同时能燥湿化浊;桔梗可以宣肺利膈,既能解肌发表,又能协助化湿。煎汤加入用生姜、大枣,两药配伍可以内调脾胃、外和营卫。甘草做使药,调和药性,并协同姜、枣以和中。这些药物联合使用就可以达到外散风寒、内化湿浊、调理中焦的效果。
虽说藿香正气散疗效明显,但是最好的做法还是注意保养,饮食不要过于寒凉,少吃生冷食物,穿衣注意胸腹及背部的保暖,工作区域冷气温度不要调的太低等等。毕竟,吃再好的药物,也不如不吃药来的愉快。
作者:柳池 编辑:刘航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欲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点击,查看历史消息
相关阅读:
一味中药就可以同时补肝益肾,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它看起来普通,没想到竟是治疗风温的百年名方!
治疗失眠的三剑客,让你拥有好睡眠!
阑尾炎疼痛难忍,看看张仲景是怎么治疗的!
这个中药有三板斧——燥湿、消痰、理气!
你以为你了解的感冒就是你以为的那样吗?
牙痛反复,有没有试试过这两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