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陈文锋:坚守大师匠心 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院长大讲堂

陈文锋:坚守大师匠心 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院长大讲堂

▲陈文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2项,主持厅局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长期从事党建、思政和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

导读
当前,正值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养成与提升已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时代命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多年来始终坚守大师匠心,躬行“传承创新、精诚至善”的院训精神,医疗、教学、科研、文化建设齐头并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逐步形成可言语的文化自信,始终在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本文为陈文锋在2017年5月10日“全国中医院院长大讲堂”的演讲。本人已审阅。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是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随后全国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医药学在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的同构性及其在实践层面体现的群众性,使其成为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

▲陈文锋作《坚守大师匠心,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主题报告

当前,正值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养成与提升已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时代命题。我们医院50多年来始终坚守大师匠心,躬行“传承创新、精诚至善”的院训精神,医疗、教学、科研、文化建设齐头并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逐步形成可言语的文化自信,始终在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文化自信从哪里来?

1、名医荟萃,相承有序

建院半个多世纪以来,我院杏林人才辈出,堪称“名医摇篮”。国家首批、广东首位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便出自于我院。101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德高望重,是我国中医药界的标志性人物。我院周岱翰教授倡导“带瘤生存”、开拓岭南中医肿瘤学,享誉海内外,欧阳惠卿教授在中医妇科学方面卓有建树、成就突出。除上述专家外,我院还有一大批德技兼备、深受患者欢迎的好医生,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鼓足医院文化自信的底气。

2、医疗水平居前列,专科建设结硕果

我院有突出的医疗实力和鲜明的中医药特色,综合急救能力过硬,多个“第一”在这里产生:广州首先开创“空中救护”的医院、广州第一家中医急诊诊疗中心、全国第一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在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中,我院更是创下了“3零”佳绩(即零死亡、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成功治愈73例非典患者,“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立大功”美名远扬。近年来,我院各项医疗业务指标均呈稳步增长态势。2016年,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31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6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收治率增长5.5%。

人才荟萃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是专科建设的基石。目前,我院重点专科队伍强大,是国家重点专科专病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14个,广东省重点专科28个,广东省中医名科5个。

3、院院合一,学科建设实力雄厚

我们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启动“院院合一”管理模式,使医院与大学临床医学院紧密结合,实现医教研全方位的无缝衔接。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

4、科技兴院,岭南医学研究成绩显著

我们医院也是广东省唯一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中医院。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理念及“科研为临床服务”指导思想,注重岭南医学的传承创新研究,取得系列显著成果。拥有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邓铁涛研究所等研究平台,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中医医院前列。

5、厚德重生,医患故事享誉社会

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践行深刻的民本思想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塑造厚德重生的医院品牌,谱写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医患故事。许多患者和医生建立了长期信赖的关系,几十年如同亲人。

我院人文底蕴深厚,被媒体记者赞誉为“一个有故事的医院”。如:蛇伤病人感恩40多年的故事、袁浩与李敬斋的故事、好军嫂韩素云的故事、刘桂清护送急症产妇上手术台的故事等。每年在《中国中医药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媒体发表新闻及各类科普文章600余篇次,多次获得中国新闻一等奖、三等奖,全国中医药好新闻特等奖、一等奖,全国党报新闻一等奖等殊荣,先后成为“中国中医药报社广东记者站挂靠单位”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如何可持续地提升医院文化自信力?

医院文化自信力建设就好比一棵树的生长,即使原本已足够根深蒂固,但若想持续保持枝繁叶茂,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汲取养分。医院文化建设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医院文化自信培育不是少数人的责任,需要全院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立足实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本院文化准确定位为“精诚”文化,以《大医精诚篇》(《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为文化基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引。

1、医疗方面

我们坚持以中医特色优势为核心,持续推进医院内涵建设,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重视中医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具备中医特色的服务模式,提炼总结中医有效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理论或特色诊疗方案,进一步强化全院教职员工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我院还通过成立急诊中心、骨伤中心、肿瘤中心、妇儿中心、脑病中心、康复中心、康复护理中心等7个中心,整合资源、提升效能,打造专科拳头产品,凝聚医院医疗服务实力,坚定医院文化自信心。

2、教学方面

文化自信的育成,从学生抓起、从中医生抓起。为继承学院教学成果,实现教学内涵建设的自我突破,培养出优秀的“四有”学生(即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浓厚的中医药情怀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扎实的国医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有出色的临证能力),我院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先后创立了“中医肿瘤卓越班”和“铁涛班”,注重继承与创新,突出岭南中医药特色,促使学生建立中医思维、培育中医情结、激发中医自信,在深化教育改革上走出一条新路。

3、科研方面

我们积极有序地对岭南名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工作,成立由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的“岭南医学流派研究所”、“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建设具有历史积淀且硕果累累的岭南医学研究平台,承接术业衣钵,谋求创新发展,守住历代名医大家那份“精诚”的初心与本真,多次举办我院名医大家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5年,正式印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强院工程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加强成果转化,提升医院学科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助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文化建设方面

组织“精诚内涵”大讨论

我们进行了文化内涵大讨论,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使之成为坚持职业操守、加强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旋律,讨论形成医疗、医辅、教学、行政后勤等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以此为基础对师生员工进行教育贯彻。通过“岭南名医云山大讲堂”等社会健康宣教活动,进一步凝练、提升“精诚”文化内涵,使之外化成为全院员工的自觉行动。

塑造“精诚文化”环境形象

我们非常注重塑造精诚文化环境形象,以“精诚文化”为抓手,从建筑风格、内部装饰、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打造“一个广场、两个长廊、三个区域、四个展览”,把医院建设成为既是治疗的场所,又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

“精诚”系列行动

1)“精诚大医”爱心行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共同贫困患者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对口帮扶基层工作,变“输血”为“造血”;拓展“医联体”工作,为基层医院转诊疑难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便利。

2)“精诚服务”志愿行动。持续“天使之翼”志愿者活动和门诊志愿者导医/诊服务;定期组织院内外大型义诊、健康宣教活动,“中医药进社区”、“中医药进校园”等基层活动;在院内“人文科室”、“人文医生”创建评选工作,通过组织“患者俱乐部”、“病友会”等形式,关爱患者活动。

3)“精诚文化”涵养行动。将以“精诚”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医德、师德教育内容纳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教育项目;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堂”活动和员工心理素质讲座,加强职工人文关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教育师生员工。

4)“精诚典范”引领行动。结合党内教育实践活动和“医疗服务提升行动计划”、行风评议、“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带教老师”评选等工作,积极“大医精诚”宣讲活动

匠心,是专业精神的中国式表达。放之于中医药卫生事业范畴,立足自身实际,我们医院将其内化解读为“精诚”二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昔日三元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医院,走到如今岭南地区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的领头羊位置,树立文化自信、坚守大师匠心,功不可没。

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引,努力擦亮医院“精诚”文化品牌,培育“以人为本、厚德重生、精勤不倦、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打造“大师平台、名医摇篮、百姓医院”的文化名片!■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