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雨水养生:常提肛防痔疮,常吞津益健康

雨水养生:常"提肛"防痔疮,常"吞津"益健康

2月1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太阳黄经达330度,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民俗文化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节,回娘家

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穗子。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节“拉保保”

“保保”指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

养生重点

宜排排坐吃果果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吃食物以平性为宜。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忌“火上浇油”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宜“照顾两头”

对于“春捂”,医生的建议是注意“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湿气较大,早晚低温,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忌“春捂”过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

宜看淡得失

雨水时节,气温由寒转暖,湿度由燥转润,气候变化不稳定,此时人情绪上容易波动,容易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等疾病。要保持平和的心境,情绪稳定,气血和畅,心神调和,这样元气充沛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忌沐浴在花丛

皮肤科专家指出,春天晴朗风大,紫外线增强,空气中过敏原增多,花粉指数偏高,有些花粉颗粒很小,很容易随着春风在空气中飘荡,过敏性皮肤接触后,就可引发症状。因此医生建议,郊游踏青,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时,如清晨、夜里,或绵绵春雨过后;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后要换上干净衣服。

宜当个勤劳宝宝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每逢季节交替时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就是白天昏昏欲睡,早晨总觉得睡不够,不想起床,想多睡会儿。其实睡的时间过长跟太短一样对健康都是不利的,要克服季节变化对睡眠的影响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顺应自然,规律起居。

忌惹“水祸”上身

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宜常提肛 吞津 揉腹

雨水时节,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至惊蛰期间可于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做下列运动。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撮谷道: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

春节期间人们饮食偏辛辣油腻,致使肠道湿热内蕴,发为痔疮。雨水时节宜常“提肛”,可加快肛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

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揉腹:用手来回擦或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和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忌激烈比武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延伸阅读】

雨水!你必须知道的节气养生!

雨水养生—健康养生篇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如果在春天养好肝,会健康一整年。

搓手心:养血保肝法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春季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养生操:养阳护脾胃

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还要注意养阳、养脾胃。在雨水至惊蛰期间可于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做下列运动,以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作用。

撮谷道

即收缩肛门,每天100次,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

具体做法: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痔疮、慢性肠炎,并对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仙人揉腹

用手来回擦搓介于胸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以及晚上睡前。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

艾灸 阳池穴:阳气勃发

阳池穴——让我们像春天一样阳气勃发

春天助阳气勃发,可以艾灸阳池穴。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培本肾元的作用很明显。只需灸一周即可。

阳池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每次悬灸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好。

雨水养生—饮食养生篇

春天喝粥胜似补药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加入药材后,更能治疗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民间有“春天喝粥,胜似补药”的说法。想要补脾胃,有一味健脾祛湿的极品粥。

祛湿极品非“薏仁红豆粥”莫属

此粥只能用薏米和红豆熬煮,切记不可加大米!大米是水稻,本身含有湿气,不利于祛湿。

薏米,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健脾益胃。
红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中医还认为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熬薏米红豆粥的技巧

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放进锅里熬粥,不易熬烂,很浪费火(电),可以以下方法熬煮。

方法:在锅里加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焖半个小时;然后再开火,烧开后,在焖半个小时。■

【来源:网易健康、千山晚报】

延伸阅读
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做这些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