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医专家群关于颈椎病的专题讨论(二)
编者按
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TCM American Alumni Association—TCMAAA),主要是由从中国各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并在美国的行医的代表的各校友会组成的联盟组织。
这个组织包含了很多学有所成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都是在不同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主要利用美国中医微信群作日常的学术交流平台,除学习经典,技法交流,病例分享外,他们还举行很多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专题讨论。
专题推出由TCMAAA田海河会长、魏辉老师、欧阳晖老师主持的“颈椎病专题讨论”。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严兴华教授、樊蓥博士的发言,这一期,带给大家的是陆飚老师以及刘宝库老师的精彩言论。
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陆飚Biao Lu
作者简介
陆飚,师从杨甲三、郑魁山老专家,颇得真传,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经验,独树一帜,形成了大道至简的针灸风格,尤其是扎跳的特殊得气手法,效果彰显。他在北中医美国群、美国中医联合群、国际中医联合主群里都是受人尊重的大专家,人人尊称他为“陆老”,他在全美巡回演讲,到处轰动。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颈椎病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软组织粘连水肿,继而影响到骨骼神经血管等各种组织结构的一系列病理反应。那么身体为什么会产生无菌性炎症?除了外伤,慢性劳损等原因,中医认为有外邪侵入因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便是有外伤病史,外伤损伤了局部组织,使得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诱导发生外邪尤其是风寒湿,所谓的痹邪侵入局部组织如肌肉、筋膜、肌腱、血管、骨骼、神经等组织,而成为内经中所描述的肌、筋、脉、骨痹等痹证,即五痹。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外邪,单纯的外伤恢复很快,而且疼痛程度有限。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都是基于外邪入侵后逐渐形成的病理反应。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先有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然后产生疼痛。好比上呼吸道感染,是先有病毒,细菌的侵入才产生的一系列的上呼吸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病毒细菌离开机体了所有炎症就消失了,而不是反着来的。
颈椎病的治疗
本病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各有各的优势,如手法复位、中药内服、药物外洗、拔罐艾灸、刮痧运动等。我们这里只想谈一下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方法也很多,如远端取穴、局部施针、阿是、温针等。我们的治疗以简单容易为主,主要取肩井为主扎跳,行使温通或烧山火手法,使局部出汗,或只是扎跳通电。一般短期及远期效果显著,副作用有限,病人痛苦小。胆经的这个穴位可以疏散风寒,解表驱邪。胆经主骨所生病,本身又有补肾的作用,扶正驱邪两相宜。
颈椎病的保养
本病一定要注意工作姿势,注意避免着凉,运动,以及饮食起居,睡眠的保证调节都很重要。
针刺松解术治疗眩晕型颈椎病经验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刘宝库Baoku Liu
作者简介
刘宝库,针灸博士,主任医师,生于1965年,1988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专业,早年师从针灸名家刘冠军、纪青山、王富春、骨伤名家刘柏龄。临床后又师承上海名医朱南山之曾孙香港名医、拉筋术创始人朱增祥、针灸手法名家张缙、上海针灸临床家林其雄。毕业后在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软伤科从事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结合上海宣氏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针推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等运动损伤。 1992年来美后,为探求针灸治病原理,针刺手法物质学基础,开始进行人体尸体解剖临床研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观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治经筋病针刺手法-“针刺松解术”即疤痕松解术(scar tissue releasing technique) 。
颈椎病是针灸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病群广,病程长,病情重,症状复杂,后果严重,给病患带来的痛苦已远远超过了病患和专业人士的想像!并且越来越趋势年轻化,已不再是中老年特有的疾病。
因颈椎是整个脊柱中活动量最多,范围最大,功能最齐全,结构最复杂的关节组织,每一个活动都离不开肌肉,筋膜,肌腱,神经,血管,脊髓,椎间盘,韧带,关节囊,滑膜等软组织参与。反之,以上任何一个组织的病变也会引起颈部的功能与活动异常,所以,任何外伤,劳损,外感等因素使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很容易受到损伤,导致筋伤、筋结、筋聚、筋走、筋转、筋翻、筋离、筋断,最后导致筋缩等病理性改变。伤筋就会动骨,动骨就会使颈椎排列顺序出现异常(如颈椎生理曲度或减小或变直或成多个弯曲或反成角或滑脱或侧弯等等),又因病人对此病认识不足耽搁治疗或医生的治疗失当,长期以往发展成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头晕,跳动性头痛,呈阵发性,尤其晨起或转摇头易加重,常伴有颈痛、僵硬、视力模糊、昏花、眼睛易疲劳不欲睁、精力不易集中、情绪低落、抑郁、性欲减退、情绪不稳、易激动、失眠、记忆力减退、后枕部酸紧不适、头脑不清、听力下降等症状。针灸对此病的治疗有其独特优势,有立竿见影的特殊疗效,针灸不只是可以止痛,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通过针刺以后,将退化、僵硬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迅速变松、变软,使经筋柔韧如初,从而增大了椎间隙,解除了病变组织对椎动脉压迫而治愈。
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经验与体会
1对颈椎病病因的思考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由于软组织病理改变往往常常被临床各科医生所忽略,从而影响临床的诊断及疗效。不论是西医和中医目前对此病的认识大多从理论到理论去阐述,没有把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充分地结合起来。西医大多从骨质上病理改变去论述,中医大多从经络功能去论述,其实两者的论述原则上并没有不妥,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地反应出认识颈椎病的全貌。 笔者认为从临床到理论,从理论到临床再从临床回到理论时,才可能较全面地完成对颈椎病认识论的全过程,针灸的疗效才有保障。不论谁来作为术者,疗效可以控制,手法操作可以复制,预后可有预知性。
颈性眩晕到底怎样形成的呢?首先要想到的是此病和影响其血运的动静脉有关,那么,我们要特别了解颈部动脉的循行路线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后,才能对此有个清楚地认识,从而才能知常达变,运筹帷幄。对临床疗效才能有准确的预见性和可控性,颈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为椎动脉受到压迫。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开始老化,日常生活的工作压力,急慢性损伤,运动创伤和长期反复持续的一种低头体位(手机、电脑等),精神紧张等原因使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提早劳损,劳损后即出现出血——>渗出——>发炎——>增生——>粘连——>瘢痕-——>筋聚——>筋结——>筋缩的病理改变后椎动脉弓受到压迫刺激,导致头晕。
椎动脉在颈部循行路线可分为四段,究竟哪一段出了问题会真正地引起该病的发作呢?在以往的其他书籍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卢氏卡关节(LUSKA)病变是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但笔者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最常见的病变区域应为枕下三角结构和寰枕筋膜,其病理改变包括此三角尺寸的改变和组成此三角的三块肌肉(即头后大直肌,上下斜肌)。急慢性损伤,使这些肌肉产生了无菌性炎症,同时,这些组织在康复过程中增生、痉挛、僵硬、挛缩、硬化甚至钙化,使组成枕下三角的肌肉柔韧性及弹性丧失,使此三角尺寸缩小压迫了第三段游离的椎动脉弓,导致了脑部血运减少,产生眩晕。还有另一个常见原因,颅底部寰枕筋膜,此筋膜劳损后,组织增生、增厚、僵硬使整个颅底部如橡皮筋缠住了一样,从而挤压了其内的枕大神经和入颅前第四段椎动脉。此动脉被压变形,变扁,严重影响了内耳、小脑、丘脑、基地动脉等血运,出现了临床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脑不清、昏沉、记忆力减退、耳鸣、耳聋、情绪低落、忧郁、心烦、失眠、嗜睡、易疲劳等复杂临床症状。
2对颈椎骨质增生的再思考
颈椎病的椎间盘退变导致骨质增生,是临床各科医生和常见有关颈椎病的参考书公认的原因,但大家往往只注重强调骨质增生这一结果,而忽略导致此结果的基本病因。其实颈椎病的病因根据笔者观察,首先是从颈部肌肉,筋膜的病变先开始,逐渐演变成骨质结构的改变,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至二十年的时间。因为这些软组织的病变,导致了整个颈椎动力失衡,使颈椎的曲度、活动度、排列顺序、椎体间的压力等改变,颈椎间盘的新陈代谢发生障碍。颈椎间关节突关节压力,摩擦力增加,关节囊损伤,关节软骨很快就磨损掉,就会产生无菌性炎症。这样的炎症会刺激筋膜等组织增生、瘢痕、占位、纤维化、钙化、骨关节融合,从此颈椎僵硬,活动受限等,从而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肩部肌肉,筋膜的劳损也是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肌肉如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等等,这些肌肉或起点或止点皆与颅骨和颈椎相连,并参与维持颈椎稳定和活动,在日常活动中很容易损伤,使颈椎产生结构和病理上的改变,导致了颈椎病。笔者认为,以上这些肌肉,筋膜,韧带,肌腱就像颈椎的几套内外衣,尺寸大小彼此相匹配才相称,才不会影响彼此的功能,一旦这种关系被破坏, 使整个颈椎紧缩起来,影响了整个颈部血运,椎间盘受压后不能及时从上下椎骨板汲取营养,变硬变脆,任何诱因皆可导致破裂, 从而加速了整个颈椎退变过程。势必迟早会导致颈椎病变。不但如此,这些肌肉,肌腱的移行端又与帽状筋膜融汇形成头皮,头皮亦好像颅骨的一层外衣,真尺寸大小必须和颅骨相衬,一旦头皮及颅骨上的筋膜发生病变,势必改变了头皮与颅骨的关系,使头皮变小变紧,头皮与颅骨的空间减小使一些在头皮与颅骨间的组织如神经、血管受挤受压,无论这种压力轻重皆可产生病人不适的临床症状。所以,颈椎病亦间接导致了头部和五官等疾病,这一点也是临床各科容易忽略的地方,使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成了灰色地带,亦属于各科,亦可不属于各科,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由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3关于颈椎病诊断的思考
颈椎病的临床诊断要精确,临床常依赖于X光,CT,MRI等,实际上这些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颈椎病初,中并非上述检查所能发现,而是依赖于医生的临床检查,特别是手对颈部软组织(特别是经筋-即神经,筋膜)的感知更为重要,等到X光,CT,MRI等检查为阳性时,那已是颈椎病后期的阶段,其实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和癌症一样,完全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治愈。在临床中,医生除了听患者主诉外,四诊和参中的切诊(亦触诊查体)更为重要,医生手下感觉为诊断首要。切诊是对前面三诊综合性的客观判断它们是否准确加以评估,所以细心检查时可发现经筋形状、结构、弹性改变,如筋走、筋翻、筋离、筋结、筋聚、筋断等改变,这种临床发现,不仅诊断有益,对颈椎病疗效判断亦不可缺少。
4关于临床取穴的思考
从以上病例看,治疗颈椎病最常见的穴位为阿是穴,还有风池、天柱、肩井、夹脊穴、风府、哑门等。
阿是穴,“人身寸寸皆是穴”是指阿是穴而言,正常的穴位,是看不见、摸不着,而阿是穴是有形态的,有阳性反应的,它的位置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不固定的。它有时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随体位变化而变化,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阿是穴是在动态中定位,在动态中取穴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中,人体的阿是穴多少也是 亚健康病情轻重的重要客观标志。针刺松解术就是使这些阿是穴有阳性转成阴性,由有形变无形的过程。
风池穴,其穴位于枕下三角附近,治疗后即可使枕下三角三块肌肉,筋膜松软了,从而使椎动脉弓所在的空间得到扩大,压迫亦解除了,与此同时,导致手足少阳经阻塞压力亦解除,达到了经络疏通,气血通畅,病变自除。
哑门穴,风府穴针刺治疗主要目的是解除了寰枕筋膜紧张度,使其增厚筋膜变薄、变松、变软,弹性自然恢复,从而解除了椎动脉入颅前的压迫。与此同时督脉自然通常无阻,脑髓才能得以滋养,头脑请,耳聪目明亦成必然。
天柱穴,针刺治疗目的是要把寰枕筋膜两边缘,头大直肌,头颈夹肌,竖脊肌松解开,使其松软,这样才能打通膀胱经脉,气血通畅,使头皮,大脑得以濡养,使萎缩或增生,增厚变硬的头皮变松变软,脑组织得到了充足气血供应后才有可能康复,记忆力佳,发落止。
肩井穴,针刺治疗后,松解了斜方肌(包括了上,中,下三角)、冈上肌、肩胛提肌,使通过该处的手足少阳经、小肠经、膀胱经、手阳明经等一起打开,经脉通、气血流、上背暖、病痛除。
颈夹脊穴,针刺后松解了竖脊肌,头颈夹肌,回旋肌,多裂肌,横突间肌,项韧带等组织,使其瘢痕解结,松软,减压,松筋结,开关节,督脉,膀胱经,少阳经经脉自通,颈部柔软,灵活,活动自如。动脉压迫得以解放。
天窗穴,缺盆穴,针刺后,松解了前三角肌群,胸锁乳突肌,减轻了其病变时对颈总动脉,动脉窦的压迫,从而疏通了经过该区域的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等经脉,使气血得通,血压得调,其病自复。
下关穴,头维穴,针刺后,松解了颞肌,使颞动脉减压,太阳区闷痛,跳痛解除,头脑清,心烦减,目清凉。
5什么是针刺松解术
如下是本人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观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治经筋病针刺手法-“针刺松解术”即疤痕松解术(scar tissue releasing technique ):(其组合手法包括:跳动术(输刺跳,报刺跳,扬刺跳,齐刺跳,排针跳,小跳,中跳,大跳,浅跳,深跳,单跳,众生跳,似跳非跳,随意跳);3D 术;钉针术;震颤术;落针术;漏屋术;滞针术;白虎摇头;苍龟探穴;呼吸补泻;烧山火;透天凉;抽添术;二龙戏珠;透刺术(顺透,斜透,横透,弧形透);盘旋术;滚动术;抽丝剥茧术;踱步术;缝纫术;点刺术;雀啄术;辫刺术;“三才”刺等)通过特定针刺手法将病变的组织(即疤痕组织)转变成(松疤,解疤,溶疤,平疤)正常组织的方法。针刺松解术的治疗原则:使病变的经筋病“紧的变松,短的变长,厚的变薄,硬的变软,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经络无阻,气血畅通”。清明之府得以濡养,髓海由虚转实,实而不眩。
6关于针刺松解术手法的思考
针刺松解手法是以”三才“针法为框架的复合手法,每“才”又以震颤,雀啄,屋漏痕、透刺、盘旋、苍龟探穴、白虎摇头、烧山火等手法同时进行。行针幅度少则几微米,多则几厘米不等,是根据病变区域的大小、病位的深浅、病程的长短、筋结、筋聚、筋走、筋离、筋翻、筋断等程度来辩证去评估,两手阴阳配合,针尖所到,主治所及。如外科手术刀一样对每层组织必须清楚,如“庖丁解牛”,每次行针手法一定要清楚,既分“天、人、地”又按层次分,每个手法的目的,针对的是什么病变组织,必须做到诊断清、穴位准、手法明、针尖到位、反馈感知,可随时创造针感,随时控制针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做到彻底松解治疗各层组织病变。
7关于针刺松解术手法的作用
针灸为什么能治疗颈椎病甚至能治愈颈椎病?这是每位针灸医生在临床中常被病人问及的问题,也好回答也不好回答,中医通常解释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则不痛。但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尸体解剖研究认为,针灸通过经络治疗此病是间接的,而通过经筋(即神经,筋膜)治疗此病才是直接的。筋膜(经筋)组织是由胶原蛋白组成,组成正常组织时称为“溶胶”,病变时称为“凝胶”,也就像冰和水的关系,正常时是“水”,不正常时是“冰”。“溶胶”是水,“凝胶”是“冰”,水是软的,而冰是硬的,所以,肌肉和筋膜正常是软的,异常时是硬,但经筋病变时,组织间隙变窄变小,使经脉(神经,动静脉)受压,受阻而致病,但两者可以相互转化,针灸手法就是给力[解除,给能量(气血营养),使“凝胶”变“溶胶”好像给冰加热后变成水的过程]的作用的同时,又有松解瘢痕手法(把冰击碎一样),这样加速了病理(冰)转化成生理(水)的康复过程。即河床(痉挛的肌肉,筋膜)修好了,淤泥(瘀滞气血)清了,河水(气血)自然顺江(动,静脉)而下,畅通无阻,直奔大海(脑髓海)。此病好转痊愈已顺理成章,疗效亦在医生掌控之中。
8针刺松解术的副作用
病人经松解术治疗后,或多或少有些酸楚;酸痛;血肿等不适感是正常现象,针刺毕竟是一种创伤,只有这样老化的组织才有机会逆转回正常组织,也符合《内经》所云“有故殒,亦无殒也”之理。术后用按摩、热敷会或洗热水澡即可清除。
9针刺松解术的科学依据
针刺松解术是以“西医为体,中医为用”为出发点,以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物质基础,中西医相结合认识疾病为思路,以培养医生有一对“鹰”一般眼睛,一双“盲人”般的手为标准,以微米为单位来研究针刺手法,使针刺手法科学化,量化。逆经筋其病理,还原其生理。通过手法刺激给予病变组织能量,改变其结构,肌纤维重新排列有序,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为目的。
10针刺松解术与传统教科书的手法有和不同?
针刺松解术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说得清,讲得明,手法细腻,安全,可以重复,可以复制,易传承。传统手法个体差异大,不规范,针下组织结构不清,安全性差,手法粗糙,疗效不确定、不能准确预估。
11关于颈椎病的预后判断
针灸治疗此病的效果,完全可以预知,心中一定要有数,即可以判断此病可恢复到何种程度,医生一定要对治疗前后的检查做比较,手一定要对病变组织在治疗前后有所感知,针灸医生要把自己双手培养成盲人的双手那样敏感,切诊时一定要能精确地分辨出从皮至骨之间的每一层组织结构,手下一定要能分清正常与异常组织,这样才能知常达变,治病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一旦颈部软组织达到一定松软度,颈椎生理曲度才有可能恢复。颈椎活动范围增大,即松则不痛,此病疗效可持续长久。否则,还容易复发。
12锻炼与保健问题
完全康复是病人和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医患配合才能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人每天为工作为生存,劳苦愁烦,积劳成疾,不可避免,医者嘱其病人提高锻炼和保健意识在治疗后必不可少。 锻炼可让颈部肌肉运动协调,使肌细胞增大、增强,富有弹性,筋膜有韧性,耐疲劳能力增加。嘱咐病患如有不适,及时治疗,要养成定期随访的习惯,把此病的复发消灭在萌芽状态。人体保健就像车的保养一样,你对它关爱保养得当,车子就会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人体经常锻炼,经筋就会柔韧,增强耐力。健康就会少出毛病,生命质量提高了,人也就健康长寿了。所以劲椎病的防治也是现代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前期回顾:美国中医专家群关于颈椎病的专题讨论(一)
作者:欧阳晖,严兴华,樊蓥等
改编自:颈椎病的专题讨论(美国中医TCMAAA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