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天渐寒,医生提醒养生多注意这些方面
12月
7
今天迎来了大雪节气,这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
这意味着,大雪过后天气更冷,大风、大雪经常出现,气温骤降,身体虚弱的人,在此时更容易染病,因此也是格外需要大家注意养护的一个节气。
大雪三候
一候鹃鸥不鸣: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此处的“荔挺出”的“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习俗
滑冰赏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人们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此外,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也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腌制咸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一到,家家户户纷纷忙着腌制“咸货”。之所以有此风俗,是因为古代不易保鲜,人们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而选择腌制不易变质的肉类食品。
吃雪菜
大雪节气前后,不少新鲜雪菜也逐渐上市。食疗专家介绍,雪菜又叫雪里蕻,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也是很多老百姓都十分熟悉的一道菜。大雪时节腌一些爽口的雪菜,配着冬日热热的汤粥食用,实在是一种享受。
喝红薯粥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打通经络有三招
大雪时节多做按摩疏通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同时还能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敲击背部穴位:
使用穴位按摩捶,由上至下轻敲脊椎两侧的穴位,如敲击时遇到痛点,则应在此点以柔和的力度反复敲击。
按摩耳轮: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
捏指尖:
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手被按摩的手指指尖一节的两侧,适度用力揉捏,以不痛为度。本法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手足冰冷者非常有效。
大雪的这些吃食要知道
大雪时节肾气正旺,饮食宜增苦忌咸,补理肺胃。以下这些食疗方,大家闲来不妨一试。
大枣肉桂糕
用料: 白术10克,干姜1克,北芪15克,大枣30克,肉桂6克,面粉500克,白糖150克,发面、碱水各适量。
做法:
1、将白术、北芪、干姜、大枣、肉桂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30分钟,去渣留汁。
2、再将面粉、白糖、发面放入盆内,加药汁和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待面团发酵后,加碱水,试好酸碱度,然后做成糕坯。
3、将糕坯上笼用大火蒸30分钟即可。
功效:有健脾温肾、和胃益气的功效。
菟丝子粥
用料:菟丝子30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将菟丝子洗净并捣碎,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煎汤,去渣取汁,再加淘净的粳米煮粥。
2、待粥快好时调入白糖,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功效: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益脾止泻的功效。
枸杞核桃芝麻鸡丁
用料:枸杞子90克,核桃仁150克,黑芝麻50克,嫩鸡肉600克。
做法:
1、将去皮的核桃仁用温油炸透,加入枸杞,即起锅沥油。
2、锅烧热注入素油,待油五成熟时,投入鸡丁,炒熟,投入核桃仁及枸杞子炒匀即成。
功效:有养肝益肾、健脾益胃的功效。
黄精炖肘子
用料:黄精10克,猪肘子750克,党参10克,怀山药20克,大枣5粒,姜、料酒、味精、盐各适量。
做法:
猪肘子去毛洗净,剁成块,与黄精、党参、怀山药、大枣、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置大火上煮沸,小火煨炖至熟,调入料酒、味精及精盐即成。
功效:有补脾益胃养肺的功效。
山药枸杞鸡汤
用料:怀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母鸡半只(约500克),生姜3片,精盐适量。
做法:
母鸡洗净切块,与怀山药、枸杞子、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1.5~2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有养阴健脾、益肾补虚的功效。
大雪时节养生还可从哪些方面入手?下面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详细介绍。
保暖:尤其头、胸、脚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是仲冬至节了。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在南方,大风、冷空气等将会经常出现,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指出,此时,市民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头部、胸部和脚部。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钟伟泉表示,寒主收引,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在寒冷的刺激下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而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引发心脏病的发作,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
此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头部、胸腹部以及脚部的保暖都是这节气养生不容忽视的。
钟伟泉建议,市民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寒冷天的防寒保暖,如降温时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等都不失为防寒的好选择。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市民还可以在冬季坚持睡前泡脚的习惯,来帮助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也可在泡脚温水中加适量的艾叶或生姜,以加强温经散寒的作用。
进补:因人而异
“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钟伟泉指出,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也要因人而异。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
但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大雪节气,时节的新鲜蔬菜水果减少,加上天气寒冷,市民食用会较其他季节少,容易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其次,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人体水分摄入不足易加重皮肤干燥等,建议市民宜多吃水果和蔬菜,平日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且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
怕冷:予补气驱寒食疗
到了冬天,有些女性会特别怕冷,一方面是因为经期、孕期、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疾病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抗寒力差;另一方面,女性缺乏营养,低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也导致手脚冰冷。
这部分的女性可适当食用小米南瓜盅、红豆莲子羹、生姜红枣水等来补气养血;而对于体质虚寒、容易感冒或患虚寒腹泻的市民,则宜选择当归羊肉生姜汤、或干姜、黄芪煎水代茶。
调养:起居有节
除此之外,大雪节气还应该通过养精神、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来达到养生进补的目的。钟伟泉指出,大雪节气,市民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规律的起居和运动,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注意“养”宜适度,忌过分谨慎,若出现“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的状态,则是调养失度,有损健康。
保健:辅以艾灸
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腰腿痛、冻疮等患者增多。《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指出,“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
肾为先天之本,固肾乃强身健体,养生之大法。钟伟泉建议,平日市民也可自行悬灸足少阴肾经之涌泉、太溪、三阴交;足阳膀胱经之心俞、肾俞;督脉之大椎、至阳等穴位来进行时节的保健养生。■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