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标志着“季春”的开始。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清明三候
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
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清明习俗有哪些
祭拜与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寒食过去,清明到来,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先人的精神,当像山上的树木,是长青的;人的生命,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在这春风中成长、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碰鸡蛋
每到清明,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互相捏,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清明时节,这样养生
衣: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食: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羊肉、鸡等;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
饮:菊花茶养肝利胆,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睡: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动: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防: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来源: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适合清明时节的养生食谱
清明饮食养生
古语有云:“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说的是,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
四季不食脾,尤其在农历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都不宜对脾进行过度的进补。而此时肝脏仍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中,所以清明饮食养生还应避免补肝过度。清明时节应忌食“发物”,即中医所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类的食品,可适量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肝、柔肺功效的食物,如笋、荠菜、菠菜、韭菜、山药、鸡肉、鸡蛋、鹅肉以及苹果、橘、桃、梨等。
适合清明时节享用的养生食谱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配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做法: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功效:理气和胃。
枸杞瘦肉汤
配料:鲜枸杞叶30克,猪瘦肉150克,油、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鲜枸杞叶洗净,猪瘦肉洗净后切片。炒锅烧热,放入油,加入猪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适量水,放入鲜枸杞叶,大火煮熟,加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养肝补肾。
土豆山药粥
配料:土豆100克,鲜山药50克,粳米200克,白糖、桂花卤适量。
做法:将土豆削皮洗净,切成大丁;山药去皮,洗净,切碎。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里,煮开后加入土豆丁、山药碎,转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将成时放入白糖、桂花卤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
菊花枸杞粥
配料:粳米200克,鲜枸杞子100克(干品20克),菊花10克,猪肉末50克,豆豉汁、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枸杞子拣洗干净备用。把粳米淘洗,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开花,加入猪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盐、味精、麻油,稍煮后便可食用。食时可调入红糖。
功效:益肾养肝。■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中医药报】
延伸阅读
习近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毛泽东:把中医提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高度 | 中央文献研究室撰文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10句话说出长寿大智慧!
刘希彦: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早上洗澡、多吃水果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
从肝郁到肿瘤只需6步!千万不能做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