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视频|何广贤:药食同源,小儿食疗可与药物相辅相成

视频|何广贤:药食同源,小儿食疗可与药物相辅相成

#大医精诚

▲广东省名中医何广贤教授访谈。视频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名医介绍:何广贤

何广贤(1938年生),第一批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广州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副会长。

对话嘉宾:徐雯

徐雯,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从医之路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坚定从医志向

徐雯:我跟何广贤老师的师生情缘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们在这里让何广贤老师回顾一下她的从医经历。

何广贤:小的时候我记得一个宋朝的名士——范仲淹所说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所以做医生是我梦寐以求都想的,在这个时候,中医学院刚刚成立,我就考进去了。当时有一百多人考进去,但大家都产生困惑,想我们这六年制的中医读什么时候才是头?当时大家的思想有些动摇,但我觉得既然我要成为一名医生,就跟各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在邓铁涛老师及各位老师的指导、引导下,结果我还是以比较好的成绩在中医学院毕业,同年又分配到广州市中医医院。

小儿用药

多用小儿易接受的甘淡、味道不浓烈之品

徐雯:何主任,您现在已经成为一代名医了,您认为根据小朋友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我们怎么样遣方用药才能取得疗效?

何广贤:我们治病的时候不能将小朋友作为一个小大人来看待,他的特点就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比较娇嫩,形气又没有充。对小朋友的治疗,必须要用一些甘淡的、味道不浓烈的药来配方给他们吃。甘淡的药有没有疗效呢?你自己必须要试。对于小朋友来说,我比较喜欢用川朴花,清热祛湿我喜欢用南豆花,用这些代替,这些药对于小朋友来说不难入口,所以他感觉可以接受。

饮食疗法

药食同源,小儿食疗可与药物相辅相成

徐雯:何主任您写了几本书,都是关于儿童的饮食方面调节的书,我想请何主任介绍一下,饮食疗法在儿科的运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

何广贤: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我觉得小朋友他那么怕苦,我们可不可以用自然界里面的食物来治疗?因为药食是同源的,食物除了含有营养之外,还有寒热温凉的属性,有很多的治疗效果。在1991年的时候,我就运用自然界各种食物性味功能,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将它调配成方,根据儿童的体质,不同的病情、症状,分门别类地来调配好食疗的配方,同药物一起用的时候,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又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儿科治未病

日常调理可以食疗治疗轻微疾病

徐雯:食物我们每天都要吃,如果配合好给小朋友吃可以防病又可以治病,我觉得是很好的方法,又是中医的一个特色。我想请教何广贤老师,您觉得中医治未病,怎么融入我们儿科呢?

何广贤:在我们儿科里面,治未病是重要的一环,除了急性病的时候,我们要用药快速控制他的病情。但是在日常调理方面,就一定要配合食疗,效果是相当好的。比如小朋友打几个喷嚏,轻微的感冒,不一定要去找医生,就可以在食疗里面用生葱白和豆腐煮汤给他喝,这样就可以了。

徐雯:很好喝,小朋友都喜欢喝。

何广贤:是的,如果他风寒又怕冷,就拿两片姜切碎打一个鸡蛋下去,煮姜蛋汤给他喝,他会觉得很好喝,吃了就解决问题了,小朋友又愿意吃又可以治病。

中医寄语

老中青三代分别努力;中医要有“工匠精神”

徐雯:何主任,您从医差不多60年,您肯定有好多的东西要跟我们年轻医生说,您对他们的寄语是什么呢?

何广贤:年轻医生起码要有“三多”:一个是多学习,不单单是学习中医的经典,还有各家学说你也要看,老师的经验你也要继承,不要固步自封。另外一个就是多实践,通过临床实践你才知道所学到的知识,用在药方上可行不可行。第三就是多总结,通过不断实践之后,已经总结到经验了,然后再发掘祖国医学的精髓,传承老师的经验,这样才能用你的知识去创新中医、发展中医、振兴中医。

对于中年医生来说,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比如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儿童性早熟,说到性早熟,在西医就是用激素调治,但我觉得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儿童性早熟,发掘祖国的医学就非常好。

对于老中医来说,做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是很丰富的,但以往有些老中医写作比较少,我觉得老中医应该多记录自己的经验和用药心得,给我们的后辈学习。

中医还需要有一个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深入研究,发掘中医精粹,传承中医的经验,然后将它发扬光大、创新。

大医精诚

有精湛的技术、有真挚的爱心服务人民

徐雯:何广贤老师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您怎么理解“大医精诚”这四个字?

何广贤:“大医精诚”其实很简单,它的真谛不外乎就是仁心仁术,换句话说就是你需要有真诚的爱心,又要有精湛的技术。没有爱心怎么看好病?你有技术,却不喜欢发挥,不发挥自己的技术出来怎么治好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精湛的技术、要有真挚的爱心来服务人民。■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为弘扬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广东省启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中医大咖们结合临床实践谈热点健康问题,分享成才之路,学术观点等等,干货多多,精诚满满。

计划用3年时间拍摄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视频将在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首播,逢周一、周三推送。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项目,由广东省中医药局监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交流中心、广东省发展中医药事业基金会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卫生计生局(委)、省属中医院共同支持;由康美药业总冠名,并作为联合出品单位;由中国中药-广东一方制药、中山中智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协拍支持。

拍摄相关事宜与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同微信):18026331605、15911051605;
工作组邮箱:lingnanmingyi@163.com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逢周一、三推送,敬请关注

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