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夏萌:天天杂粮吃出痛风,天天喝粥喝出心梗!主食该怎么吃?

夏萌:天天杂粮吃出痛风,天天喝粥喝出心梗!主食该怎么吃?

▲夏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导读
每天应该吃多少主食?您的身高-105,得到的数值30,得到的数值2,得到的数值4,就是您一天需要吃多少克主食。

1、天天杂粮,吃出痛风?

现在很多人都吃杂粮,各种各样的豆混在一起,然后做成一种杂粮粥。吃杂粮粥有一个问题,首先你要泡,然后煮的时间特别地长,确实要耗很多的时间。

而且杂粮里头的蛋白质比较高,它是植物蛋白。蛋白质到人体当中都变成氨基酸,人体氨基酸的比例,和杂粮能提供的氨基酸的比例有些差异,所以有些氨基酸人体就不能用,但是你吃进去了,又得从肾排出去,所以吃杂粮不能特别多,吃杂粮多,比方各种各样的豆吃太多了,会引起一个问题:

很多老年人不明白为什么,说我又没有喝酒,我又没有去吃海鲜,平时吃饭也很注意,那我为什么会尿酸高?就是天天吃杂粮,吃太多了。他顿顿杂粮,就是豆类里蛋白质多,和人又不太匹配,它只能从肾出去,这样的话,对肾脏并不好,尿酸也就容易高。

2、五谷杂粮粉:吃出糖尿病!

俗话说,多吃五谷,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于是“五谷杂粮粉”悄然流行起来,觉得杂粮粉又方便,好处又多!但其实恰恰伤身。

吃五谷杂粮之所以有助于健康,一方面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另一方面也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杂粮磨成粉后,膳食纤维没了,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类。

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对身体不利。天天这么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要了命。无论有没有糖尿病,都不建议多吃。糖尿病病房一听患者吃杂粮粉就一个头两个大。一句话,吃杂粮不过是因为希望吸收慢一点,打成粉这样增加血糖吸收的事情,真是得不偿失。

3、天天喝粥,喝出心梗?

喝粥是由你的胃肠能吸收多少来决定的。你能吃饼的话我们就不要去喝粥,能吃馒头,你就别吃那个烂面条。一般来说在医院里边,喝粥的人都是那种身体特别不好的,特虚弱的。喝点粥 ,一旦稍微能吸收了,身体好一点了,就让他往上调,就变成普食了。

我们有个病人,是东北那边的,因为他自己和老伴身体不好,后来他就去了哪儿了呢,去了海南三亚,每天他吃的绝对是环保的,每天早上要喝杂粮粥加苹果,中午吃点粗粮加蔬菜,晚上基本上就吃点蔬菜,粮食都不怎么吃。这种情况下,最后这个人每天还要去运动,还要打高尔夫。

他觉得他很注意了,非常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他全做到了,但是他得心梗了!往这儿放了三个支架。

然后我就问他早上怎么吃的? 他说每天都是杂粮粥加一个苹果,这里缺什么啊,缺蛋白质,缺蔬菜,这些东西都不够!

4、这些都是主食:土豆、南瓜、拉皮、莲藕、粽子

薯类也属于主食,大家以后一定要把土豆当主食,土豆里的淀粉占百分之二十,像欧美国家,全部都是拿土豆当主食,但是咱们中国过去人很穷,他家里吃点主食,比如说馒头米饭,可是家里没有菜了,拿土豆炒一炒,就当菜了。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明白,土豆不是菜,是主食。它的淀粉含量是米面的四分之一,所以吃了一个四两的土豆,就要少吃一两米饭。吃炒土豆丝,可以一边吃一边想,我吃主食了,我吃主食了。

在吃菜的时候,你要分一下,哪个是属于主食类。南瓜做的菜,在吃的时候,你也要知道,南瓜是主食。凡是含碳水化合物的都叫主食,比如蛋糕,桃酥,小点心,粽子,还有月饼,都可以当主食。

中国人太爱吃主食了,经常一边吃着米饭,一边就着土豆丝,再来个拉皮,莲藕什么的,原来脑子里都觉得这就是三个菜了,其实都是主食,这么吃的话特别容易肥胖,容易糖尿病。

5、主食吃多少合适?

主食吃多了,会胖,要变成脂肪存在你身上,留着你待会儿饿的时候用,但是我们的问题是,现在大家很难饿着,一到点就吃饭了,所以就老用不上,于是胖的人很多。那么,每天应该吃多少主食?

首先要根据干什么活来决定,第二根据你身高和年龄来决定,比如说身高高的人要多一点,矮的人稍微少一点,男同胞要稍微多一点,女同胞稍微少一点。

每天应该吃多少主食:您的身高-105,得到的数值30,得到的数值2,得到的数值4,就是您一天需要吃多少克主食。■

【来源:JSBC万家灯火 】

【延伸阅读:来源 国医大师健康】

这10种病都与晚餐吃太多有关

▲王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

导读:10种病都与晚餐吃太多有关:肥胖,糖尿病,肠癌,尿路结石,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急性胰腺炎,老年痴呆。

晚餐有“鬼食”之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乏道理,晚餐吃得不好,引起非常多的疾病,给身体埋下无数炸弹……

美国有一位健康专家提出了这个观点: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命,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夸张,但说明了一个事实:晚饭吃不对惹出一身病。

1、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

在《墨子杂守》上记载,兵士每天只吃两顿。

第一顿称“朝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餐。

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意思就是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

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过了13点就不能再吃饭了。这里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1418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翰林学士胡广死了,享年只有37岁。胡广是个文人,其特点是守口如瓶,朱棣与他商量事,他是绝对不会泄露的,因此朱棣很喜欢他。

但是朱棣也很讨厌他,因为胡广爱吃晚饭。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吃晚饭,就会被认为是放荡。但是胡广说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必需多吃几次饭。朱棣也就原谅他了。

▲胡广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

胡广当了翰林之后,才开始吃晚饭。诚如他自己说的,他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饭;而且晚饭非常丰盛。然而胡广的身体并没有因为吃晚饭而强壮起来,反而毛病越来越多,于是37岁就吃死了。

古人的“过午不食”,并不是让大家真的不吃晚饭,毕竟现代人入睡时间明显晚于古代,我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和能量,现在不能照搬。但是提倡大家晚饭要少吃一点,晚饭吃不对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来源:JSBC万家灯火、 国医大师健康】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