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徐庆锋:开拓创新 传承发展,全面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徐庆锋:开拓创新 传承发展,全面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摘要
徐庆锋局长指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广州市、深圳市、中山市等地区和单位的好思路和好做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推动“治未病”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8月12日,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在中山召开。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作工作报告,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出席会议并致辞。

8月12日上午,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山市中医院、陈星海医院和横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考察中山市“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情况,学习中山市发展“治未病”服务的思路、做法和经验。深圳市、中山市等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交流“治未病”工作实践与心得。

徐庆锋局长指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和单位的好思路和好做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推动“治未病”工作的发展与创新。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同志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落实。

一、全面总结我省中医“治未病”工作情况

2007年,我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卫生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增进群众健康中的独特优势,全省“治未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接受采访

(一)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我省按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以构建“治未病”服务网络为切入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防病、治病观念引领下,积极探索发挥“治未病”特色优势的机制、举措和路径。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列为重点任务。

(二)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规范管理方面。近年来,为推动“治未病”服务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系列指导意见和建设规范。我局以发展“治未病”服务为重点,制定出台《广东省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广东省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2015年版,试行)》。这次会议我局将有关文件汇编成册,印发给大家学习贯彻落实。

二是资金保障方面。近2年来,省中医药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共投入8100多万元发展“治未病”服务。支持15个市(县)构建区域“治未病”服务网络,培育建设示范单位;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已扶持71所县级以上中医院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云浮、顺德等地方财政均设立了“治未病”工作专项资金,扶持建设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

三是价格支撑方面。“治未病”服务的价格政策不断完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咨询调养、中医经络检测等12个项目已列入《广东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的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大部分地区将中医干预技术项目纳入当地医保目录,部分地区医保报销范围包含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和膏方调配服务。

四是宣传发动方面。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各级中医医院和广大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方式,借助多种传媒,面向社会大众,积极“治未病”知识与方法的普及和宣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接受各级中医院面向公众的中医药健康宣教服务人次达500多万人次,“治未病”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普及,全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明显扩大。

▲徐庆锋局长调研中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

(三)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省注重“治未病”理论、技术方法、服务模式、服务标准和规范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服务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成立了省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专家组,建立省级专家库,为全省的“治未病”服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2015年,省级指导中心为各地培养“治未病”服务师资近1000人次,各地“治未病”知识培训人次20.9万人次。

(四)服务内涵不断丰富。

各级中医医院积极探索发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人群重点定位为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各级中医院探索实践的“治未病”保健服务项目已达33项,主要运用的中医干预方法44种。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建成40个广东省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8个建设单位,推出了12条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

▲徐庆锋局长调研横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科学研判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基本形势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作为中医药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未病”工作纳入了国家和我省的战略发展规划。

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提高认识,开拓创新,稳步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一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必然要求。二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三要充分认识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

▲徐庆锋局长调研陈星海医院治未病中心

三、切实推动全面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之年。

广大中医药管理和从业人员,要紧紧抓住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四有五抓一提升”的总体部署,结合弘扬“大医精诚”主题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医“治未病”工作取得新发展。我着重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明确目标,积极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加强管理,健全区域“治未病”服务网络功能。

(三)多措并举,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
(四)继承创新,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

(五)加强宣传,推进“治未病”服务发展环境改善。

徐庆锋强调,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让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步一脚印地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为保障群众健康,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延伸阅读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印发

徐庆锋:全力推进“十三五”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

快来拿走!国医大师李济仁的高血压治疗保健方

肿瘤患者:不要等到山穷水尽,才想起看中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