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中医院驻村扶贫干部冼松生:十年坚守扶贫路 大爱无声献农村
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他始终奋进在乡村振兴的最前列,时刻奔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而我却给不了。”即使发出此等感慨,在扶贫工作面前,他仍用坚实的步伐丈量扶贫山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助力当地脱贫,谱写出一首十年扶贫路上的感人之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当代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他就是肇庆市中医院驻村扶贫干部、肇庆市怀集县怀城镇梅石村第一书记冼松生。
▲肇庆市中医院驻村扶贫干部冼松生(右一)
勇于探索创新
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肇庆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文(右一)、党委副书记陈进军(左一)下乡向驻村扶贫干部冼松生了解贫困户情况
从2008年开始,冼松生先后到肇庆市怀集县、高要区等扶贫点扶贫工作,有谁想到,这一干,就是连续三轮,整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也从青壮年做到了不惑之年。从2016年5月至今,冼松生担任怀集县怀城镇梅石村第一书记,同时负责怀集县拗仔镇坳仔村、仙溪村、丰亨村、阶洞村四条村贫困户的扶贫工作,在基层扶贫战线上更是用精益求精、大胆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全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冼松生坦言,患大病、住危房、孩子读书负担重等问题是使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民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的三大顽症。
▲肇庆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陈进军(左三)、冼松生(左二)走访贫困户危房改造的情况
作为一名“老扶贫干部”,冼松生大胆创新,刚担任梅石村第一书记就大力发动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组织赠送水泥活动调动村民积极性。对于手中实在没有启动资金的贫困户,冼松生发动村支书、村干部作为贫困户的担保人,请施工队垫支帮贫困户建房,收到危房改造的补贴资金后再支付给施工队。如此一来,截止到2018年9月份已经有41户完成房屋验收并领取补助,剩下的两户将于2018年9月和10月开始动工,使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冼松生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改变乡亲们的命运。根据怀集县拗仔镇适合种植厘竹的天然优势,在冼松生的主导下,大力发展全村原有的厘竹种植产业。同时精心策划,周密筹备,冼松生通过一手编排、申报厘竹出口加工厂的产业项目,使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一定提高。“这项目由制定到落实前后用时一年半,由于刚开始这个产业项目比较新颖,上级扶贫领导小组对此项目的风险有所顾虑,我通过组织村干部实地调研、考察,将该工厂每年的生产总值、运作经营、市场销售、收益等数据汇总成方案上报并做好解释工作,最终才得以落地。”冼松生说道。
更重要的是,冼松生与该工厂洽谈时,要求厂方负责人聘请有意愿来打工的贫困户,使其可以增加2000-3000元的收入。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落地、鸡苗的发放等,力求做到贫困户人人有事干、户户增收有门路。
舍小家顾大家
扎根扶贫一线谱写责任担当
一个早上的采访,冼松生给笔者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在同事眼中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干部,在贫困户眼中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村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每一件事、每一家贫困户、每一个扶贫项目、每一笔扶贫资金等,他都了如指掌、对答如流。但一说起家庭、一说起儿子,冼松生停顿下来,数次哽咽,“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而我却给不了。”冼松生表示,从儿子上幼儿园到现在上高一的整个阶段,都无法陪伴他成长,心中满是亏欠和内疚。
▲当小编请冼松生提供一张家庭合照时,他的回答让人感到莫名的心酸。
“在十年的扶贫生涯中,基本上都是妻子打理家务和照顾儿子,每当周末放假时我才回家,陪伴家人的日子相对较少。儿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当时我正下乡扶贫,突然晚上接近12点时,儿子借保安的电话哭着打给我,说还在幼儿园的门卫室饿着肚子等待他妈妈,妻子由于当时还在企业做会计,月底忙着计算工资和奖金,晚上一直加班,已经忙到忘记接儿子放学了。这件事我最为深刻,作为父亲的我感到很惭愧。”冼松生心怀愧疚地说道。
“就是想到家人,会过意不去。”说起家人,这个群众眼里的 “铁汉子”,眼眶已经微微泛红……可当工作摆在眼前,舍小家顾大家,依然是冼松生最坚定的选择,冼松生对待家人的关心甚少,而对贫困群众却付出了很多很多。因为他深知,儿子需要他,贫困户更需要他,只有贫困户日子过好了,他才能安心、放心地回家看儿子。面对扶贫一线艰辛的工作,冼松生从未打过“退堂鼓”,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了扶贫干部的先锋模范和榜样标杆。
十年无悔坚守
用敬业与执着履行岗位职责
▲冼松生(左一)为扶贫户送上电视机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年,冼松生顾大家、舍小家;十年,他用心、用情扶贫。当被问及,“作为一名坚守在扶贫一线的‘老扶贫干部’,回想这十年的付出是否会感到后悔?”时,冼松生云淡风轻的一句“不后悔”让人动容。
无论冼松生到贫困户家里宣传国家各种政策,还是各项扶贫工作,村里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并非常信任他,似乎他就是公信,有他就是保证,他就是最信赖的人。“冼书记,你来了,忙完到我家来吃饭啊!”虽然冼松生一次次婉拒贫困户的好意,但看着村民对他的热情和信任,看着各个项目的落地与发展,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冼松生(右二)指引扶贫户邓某群签领大病救助款二千元
无论当初怀着何种心情奔赴扶贫村,当第一次走进村里,看到残破的草屋,看到因病卧床的老人,看到一个个深处困境却依然渴望知识的孩子,冼松生慢慢懂得了“人民”和“造福人民”的含义,懂得了“责任”和“担当”的分量……坳仔村有一位年近八旬的婆婆,由于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也因疾病或意外先后去世,她因此大受打击,亲人的逝去加上生活、住房条件的恶劣,令她总是满脸愁容、哀怨哭啼。得悉此情况,冼松生为婆婆申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生活和住房环境逐渐有了好转,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对她安抚慰问,从那之后,婆婆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同,现在经常脸挂笑容。
“婆婆的危房改造完成后,我和村干部需要上门走访搜集资料和存档,她见到我们后,走进房间急忙封了个红包拿出来递给我,我连连谢绝。她说驻村扶贫干部都是为民做实事的好干部,红包只是小小的1元,但希望能保佑我们出行平安。最后我们还是婉拒了婆婆的红包,但婆婆的感恩之情确实使我感动,这件事深深地影响着我。”冼松生回忆道。
生如夏花更当灿烂怒放,逝如东水也应滋补大地,冼松生用实干精神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扶贫故事,当看到自己负责的村子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上的点滴变化,以及被贫困压了很多年的村民脸上渐渐展露的笑容时,冼松生深感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回报。
冼松生说:“扶贫工作一方面是单位的政治任务,另一方面是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为贫困户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只要组织或群众需要我,我愿意在今后继续坚守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冼松生用“愿意”、“不后悔”轻描淡写地总结了他十年的扶贫路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冼松生指引扶贫户签领救助金
2013年3月,荣获肇庆市2017年下半年“敬业奉献”身边好人;2013年4月,荣获“广东省优秀驻村干部”称号;2016年8月,荣获“肇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4月,荣获“肇庆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2018年3月,荣获“2017年度肇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冼松生在扶贫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褒奖。
笔者手记:十年坚守,初心不忘
走访探问贫困户、改造危房、撰写项目方案、申报大病救助……在过去十年,在扶贫一线,相信冼松生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些扶贫工作。因冼松生工作繁忙,采访时间有限,笔者想必错过不少更精彩、更感人的故事。十年,从黑发到白发染鬓,当中的艰辛,凝结在他渐变苍老的脸上、晒黑的皮肤上,冼松生用自己的坚持和执着带领一个又一个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信很多为人父母都知道:一拖再拖的全家出游、缺席的家长会、迟到的生日祝福,就连节假日,也无法像其他父母那样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玩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没法陪伴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但笔者从中更能体会到冼松生那份矢志不渝地投身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带着责任与担当,带着坚守与执着,冼松生还将继续行走在扶贫路上,或许这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贴地气的诠释。
【来源:肇庆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