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娃突然“不听话”?这个病因要警惕
转自公众号:广东省中医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A3MTMwMg==&mid=2652253266&idx=1&sn=9733bde0043a1df1761246f1e4f9cec8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王女士最近发现,快3岁的女儿突然变得很不听话,叫她,或者和她说话,她老是听而不闻。王女士以为是孩子长了耳屎,结果经医生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这个病容易被家长忽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个病,学习该怎么早发现,早预防吧!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的发病率比成人高,该病是引起小儿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病程的长短,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长达8周以上者即为慢性。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分泌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症状如下:
1.听力减退:
慢性者起病隐匿,患者常说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病史,以后听力逐渐减退,伴自听增强。当头位变动,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
小孩子大多表现为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看电视时要调大声量,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加上小孩子如果一只耳朵正常,家长很有可能不容易发现。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起病时可有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3.耳内闭塞感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人比较常见的主要症状,小孩子会说“耳朵堵住了”“一边耳朵听不见”,或者会去抠挖自己的耳朵,这时候按压耳屏后还可以减轻这种感觉。
4.耳鸣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撸鼻子的时候,听到耳朵里像很多小气泡破掉的声音,也就是我们说的“气过水声”。
当发现自己或者小孩有以上症状,那么应该尽早到耳鼻喉科就诊,寻求规范治疗。
怎么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治疗我们需要医生来帮忙,那么我们自己可以怎么预防这个病呢?
1.感冒是最常见病因
我们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烟酒刺激,避免接触烟雾等不良气体刺激呼吸道,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2.过敏性疾病也会导致
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食品等。
3.正确擤鼻涕
家长帮小孩子擤鼻涕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的擤鼻涕,而是应该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4.婴幼儿护理很重要
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不要头部太低,婴幼儿咽鼓管位置与成人有所不同,更容易发生感染。
中医的鼓膜按摩疗法可缓解中耳炎的症状
中医称分泌性中耳炎为“耳胀”,是由于耳部受邪,经脉阻塞而出现耳阻塞感、耳胀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因此,耳部的按摩,按压刺激耳穴,具有疏通耳部经脉、改善耳胀、耳阻塞感的作用。现介绍两种鼓膜按摩的方法给大家。
操作方法:
1、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或者用手指按压耳屏,一按一放,亦有相同作用。
2、双手掌心紧压耳廓,然后手掌轻轻而快速地进行按紧、放松的运作。按摩时可能会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注意:鼓膜按摩法操作时应注意手指甲不宜太长,不宜用力过猛,以无明显疼痛为宜。
专家推介
李云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即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中医耳鼻喉专科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作者耳鼻喉科:李云英、王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