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病秧子的他如何逆袭成一代名医?
转自公众号:素问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M4MjEzMw==&mid=2247491464&idx=1&sn=ee107449cbfee824349e49972b1a3f86
本文作者:米医生 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中国内地、香港、加拿大注册中医师,擅长脾胃、妇科、精神类疾病治疗。
如今年轻人都在说
「寒门再难出贵子」
自立自强貌似与我们渐行渐远
取而代之的是
比家世,比名校,比圈子
但当我看见这位医生的
人生故事时
我不得不为之震撼
并非书香门第
更无家学真传
出生在极其贫寒的穷苦人家,
更没有念过名校,
只勉强凑合读完6年私塾
更雪上加霜的是
在他很小的时候
他几乎把所有小儿可能会得的病
都得了一遍:
天花 痢疾 麻疹 疟疾。。。
就这样
这个不被上帝怜爱的娃
最后却靠自立自强逆袭成一代名医
他就是赵 炳 南
行医六十五年
他一生奋斗在中医皮外科的前线
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的泰斗
解放前
他曾为末代皇帝溥仪妙手回春
解放后
他曾面见周总理为朱德治病
尤其是他独创的黑布药膏疗法,
在临床上疗效令人叹为观止,
赵老原名是赵德明,
祖籍山东德州,生于河北宛平,
家境极其贫寒,
一兄弟姐妹五口人
就靠父亲帮人做糕点,
母亲搞点针线活维持一大家子糊口
赵炳南
五岁那年得了天花,麻疹,
六岁那年得了痢疾,
七岁那年又得疟疾,
家里穷得请不起医生,
就靠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王大妈
把他死马当活马医
后来别的孩子喜欢走东串西,
赵炳南就没事跑王大妈那里打下手,
时间一长,
也就耳濡目染一些小验方,
王大妈称得上是赵炳南童年里的
中医启蒙老师
因为多病噩梦的童年,
赵炳南8岁才开始上学,
可当时上学哪像现在啊,
简直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
校址,师资,经费各种不济
短短6年中,
赵炳南换了七八个老师
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无力供学,
年仅14岁的他
开始了童工生涯
在药房做学徒,
后来在偶然一次机会,
投师在德善医室丁庆三门下
学徒的生活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
下门板,生火,收拾铺盖,
倒便器,买东西做饭,熬膏药,
打丹,帮下手。。。。
一年365天无休,
每天要干20个小时,
可就这样,
赵炳南却自学完了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外科名隐集》《外科准绳》、
《疡医大全》《濒湖脉学》
《本草纲目》等医书
有的甚至还能直接背出来
就在他当学徒的第4个年头,
命运又跟他开了一次玩笑,
他的师父不幸病故了,
刚满18岁的赵炳南只好
与师兄们艰难苦撑门面,
就这样
他却考取了当时医生执照
给德善医室终于挂起了行医的牌子
但没想到厄运又一次来了
当时河南省省长的女儿患了鼠疮,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淋巴结核,
于是师兄们派赵炳南出诊一周,
师兄们认为此行定能收取高额的诊费
可没想病治好了,
那省长却一毛不拔,
最后师兄们怀疑赵炳南独吞诊费,
竟不问青红皂白
第二天就把赵炳南给辞退了
气不气人?
我就问你气不气人?
不禁心疼赵炳南3秒钟
就这样二手空空的赵炳南
东借西凑砸锅卖铁
在一条郊外的破巷子里
独自开起了一家小小的医馆
当时皮外科的病人大部分是
底层的穷苦百姓,
一旦得了「腰痈、搭背、砍头疮」,
不但没了养家餬口的能力,
还要花费一大笔钱来治病,
可怜赵炳南自己也是穷苦出生,
他太了解穷人看不起病的绝望了,
于还没安顿好自己的他,
却常常给穷人免费看病吃药,
分文不取
就这样
赵炳南三个字
渐渐地在当时中医界有名了,
有一年
末代皇帝溥仪退居天津旭街静园,
他的老师陈宝琛、朱益藩二人
找赵炳南去给溥仪看病,
当时溥仪患的是右鼻鼻疖[ji],
唇颊部红、肿、高大,疼痛难忍
赵炳南却三下五除二
用外用自创的黑布化毒膏
再加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草药
一周将他治愈
后来
溥仪又请他给荣皇后看过一次病
那次以后,
溥仪就提出让赵炳南做他的御医,
面对这样
千载难寻的混圈子混人脉的机会,
耿直的赵炳南却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是:
我就是自己的圈子
我不混圈子
解放后,
卫生部请赵炳南给朱德看病,
他还多次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
赵老认为
「知识不停留,经验不带走」
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手稿
都应于临床,
并在晚年整理出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
全书约有三十万字,
共收病种五十一个,
病例一百三十七例,
还介绍了他的三种特殊疗法,
以及他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常用方。
直至他83岁高龄时,
他仍坚持采用录音方式,
将自己的经验全整理出来,
希望传授下去
看完了赵炳难的故事
我很感慨
身边总有很多人抱怨
命运不公,生活好难
有人说,我没人脉
公司业绩难做
还有人说,我没背景
想升职加薪好难
还有的直接说自己投胎投错了
爸妈都一穷二白
可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吗?
你们谁有赵炳南命运难 ?
我想说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
都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吗?
。
。
。
少年强则国强
【来源:素问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