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段宇飞: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建设健康广东的需要

段宇飞: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建设健康广东的需要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出席会议并讲话

摘要
段宇飞主任指出: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是建设健康广东的需要。召开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全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的工作成效与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向纵深发展。

8月12日,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在中山召开。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作工作报告,中山市副市长杨文龙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现场

段宇飞主任指出,召开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全省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的工作成效与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向纵深发展。

段宇飞主任对全省中医“治未病”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扎实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各项工作

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作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时至今日,正好10周年。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东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年来,共有62个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得到基建类立项(改造、扩建和新建),建设规模达78.7万平方米,各级中医机构的业务用房及设备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中医类医院数由2006年的146家增加到2015年的163家,增长了13%;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从2.13万张增加到4.54万张,增长了113.1%。

二、充分认识发展中医药“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人们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统筹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各项工作

中医“治未病”服务涉及定价、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各地各单位要按照省里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推进中医“治未病”服务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要以深化医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政策。二是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包括“治未病”服务在内的中医药体系。三是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包括“治未病”服务在内的中医药队伍建设。

段宇飞主任指出: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治未病”的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前人总结优秀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我们“治未病工作,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段宇飞主任强调: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建设健康广东的需要。

人民卫生事业不是一个卫生的概念,而是一个全民健康的概念。今天我们去参观中山市中医院、陈星海医院、横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两个没想到,一是中山的医院建设做的非常好。二是病人太多了,博爱医院去年门诊病人200多万,人民医院300多万,这么多的门诊量真是没有想到。

段宇飞主任强调:发展“治未病”,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使中医这一古老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时期下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是一项崭新的、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为之而奋斗,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印发

徐庆锋:全力推进“十三五”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

人民日报:给草根中医一席之地 | 降低民间中医执业门槛,不是保护落后,是保存火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