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暨南大学30多名留学生走进广中医三院,体验中医药文化

暨南大学30多名留学生走进广中医三院,体验中医药文化

▲同学们合影

为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让暨南学子近距离地接触中医药文化,10月1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0多名来自印尼、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蒙古国、缅甸等国及国内的学生,参观考察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近距离地接触中医药文化。

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医院文化广场的大医浮雕,同学们伫立在一座座名医壁前,跟随着李娟医生的讲解从张仲景到孙思邈、从华佗到李时珍......一幅幅中医史的画卷展现眼前。

▲同学们在聆听中医文化

在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中医先辈秉承大医精诚的精神和中医先辈秉承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他们在孙思邈的壁画前静静的聆听体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的大医精神。

▲同学们在聆听中医文化

随后参观医院门诊的中医药文化长廊,对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中医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中医的治病原则进行深入了解。

▲同学们在参观医院门诊的中医药文化长廊

中医文化发展史更是让留学生们大开眼界,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中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同学们在参观医院门诊的中医药文化长廊

治未病中心是中医“上工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治未病,不治已病,防患于未然。留学生认真的听李敏医生讲解中医体质辨识,并跟随老师参观了名医工作室、针灸推拿科文化长廊。

▲同学们在参观医院名医工作室

为了让各国留学生深度体验中医中药,学校特意安排了重头戏,一是参观中药房。面对三十多个中药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认真地听成差群药师讲解药物的功用、分辨的方法,并不断的提问。

▲同学们在参观中药房

饶有兴趣的和药师学习“中药秤”的使用,药师认真的讲解示范:左手扶秤杆,右手抓提手,称量时,称杆放在左手中指端和虎口(合谷穴)上,用右手前三指抓药,靠左手中指和食指的伸屈活动来带动砣绳的进退移动。中药房琳琅满目的药柜更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同学们在参观中药房

重头戏二是急救培训。如果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卡住,面色发紫,怎么办?如果发现溺水者失去意识,怎么办?急诊科李辉主任分别用真人模特和假人模特给大家展示如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逼出气管中的固体(分成人版和婴儿版),如何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具体实操都做了讲解和实操,留学生们也都积极参与体验。

▲同学们在参加急救培训

活动结束后,医院贴心地赠送了每位同学一个中药香囊,有防蚊、防感冒等种种功效,等香气消散,还能拿来洗澡泡脚。

同学们都对这次参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很高兴,因为能了解中医药的文化,还学到很多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危及生命,比如有人吃东西噎到,现在我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
——黄仁俊(华文教育系 印尼)

平时总是学习如何教育别人,这次参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到如何分辨药物,了解它们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学到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救别人,这是终身受用的。
——张小玮(华文教育系 印尼)

能亲自到中药房参观,亲手摸一下药,感觉收获还是很多的。以前学过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但还不太清楚它们具体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它们原来有这样的功用。这次有了解到黑枣可以养血安神,也可以煮水泡茶。这些对我们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很大帮助。
——黄慧慧 黄静柔(华文教育系 印尼)

参观结束,同学们纷纷感叹这所医院不仅设备先进,也非常讲求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在这里了解了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史,认识了著名的古代医学家和著作,参观了中药房、辨识了中药、体验了抓药,知道了中国的针灸、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体验了治未病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亲身参与了急救技能的演练,为他们的大学生涯留下了宝贵的一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